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最新资讯 » 正文

CNS前沿文献追踪 – 用SIM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中DNA修复、联会、交叉互换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17  来源:仪器信息网  作者:Mr liao  浏览次数:198
核心提示:减数分裂前期染色体会发生一系列变化,此次分享的文章关注减数分裂前期DNA损伤修复、联会复合物形成、同源染色体交叉互换,具体内容如下:首先简述一下减数分裂前期染色体的动态变化:细线期(Leptotene),DNA发生双链损伤(DSB);偶线期(Zygotene)重组酶RAD51结合到一条损伤的DNA单链上,进行同源寻找,诱导DNA单链侵入同源双链DNA;粗线期(Pachytene)联会复合物形成,将同源染色体“粘”在一起;双线期(Diplotene)形成交叉互换复合物(CO)。纵观整个减数分裂前期,重要事件
减数分裂前期染色体会发生一系列变化,此次分享的文章关注减数分裂前期DNA损伤修复、联会复合物形成、同源染色体交叉互换,具体内容如下:

首先简述一下减数分裂前期染色体的动态变化:细线期(Leptotene),DNA发生双链损伤(DSB);偶线期(Zygotene)重组酶RAD51结合到一条损伤的DNA单链上,进行同源寻找,诱导DNA单链侵入同源双链DNA;粗线期(Pachytene)联会复合物形成,将同源染色体“粘”在一起;双线期(Diplotene)形成交叉互换复合物(CO)。纵观整个减数分裂前期,重要事件有三 - DNA损伤修复、联会复合物形成、交叉互换复合物形成,此次分享的文章用SIM超分辨技术对减数分裂进行观察,研究这三个事件的时空关系 – 上图来源于网络

 


为了提高信噪比,文章作者用了核spreading的方法制样,细节可找原文研究一下

 

 先观察各个时期DNA损伤修复相关蛋白量的变化:染色体交叉互换复合物CO(COSA-1是CO的marker)实际上是DNA损伤修复转化而来,因此DNA损伤修复蛋白和CO的形成密切相关,涉及的蛋白主要包括重组酶RAD-51、单链DNA结合蛋白RPA-1、解旋酶BLM、CO促进因子MSH-5。文章作者以线虫生殖细胞为研究对象,根据染色体形状(HTP-3为染色体轴marker)将生殖细胞所处时期归类(上图主要关注偶线期zygotene和粗线期pachytene,DSB-2指示粗线期早期),统计生殖细胞细胞核内各种蛋白点的数量后,以分裂时相和点数分别为xy轴做图。各损伤修复蛋白在粗线期达到峰值,到粗线期末期消失,值得注意的是从CO的角度去看可将DNA损伤修复分为CO相关修复和非CO相关修复,MSH-5因其有促进CO形成作用,到粗细期末期在核内仍可观察到

 


单纯的看CO形成(COSA-1为CO marker),可发现CO在粗线期末期形成(红框代表粗线期早期,绿框代表末期)

 

 

通过对大量不同生殖细胞的观察、归纳总结,文章作者概括出了上图:细线期(leptotene)RAD-51结合到染色体上;偶线期(zygotene)各种DNA损伤修复蛋白都结合到了染色体上,同时因为同源介导修复的作用,出现了同源染色体相互靠近的现象;粗线期(pachytene)各种修复蛋白达到高峰后离去,部分损伤修复转化为CO;双线期/终变期(diplotene/diakinesis)仅剩CO marker COSA-1

 

看完各个修复蛋白随分裂时相量的变化之后开始看它们的空间分布,首先是偶线期的重组酶RAD-51:在染色体附近,大部分成对或细长的状态

 

粗线期早期解旋酶BLM也是成对或细长的状态,延着染色体分布

 


粗线期早期单链DNA结合蛋白RPA-1同样成对或细长状态,延染色体分布,有时以单点存在,且和BLM彼此接近

 


粗线期早期MSH-5以单点状态分布,定位在BLM成对的两点之间或挨着BLM单点 

 


相较粗线期早期的单点分布,在粗线期末期MSH-5成对分布,横在两条相互靠近的染色体之间,在粗线期末期DNA修复相关蛋白只剩下BLM和MSH5,两者十字交叉分布,CO复合物位于十字中心附近



到双线期(diplotene)MSH-5和BLM的分布发生变化,有“萎缩”变少的趋势,到终变期(diakinesis)完全消失

 


看完DNA修复蛋白和CO的空间关系之后,作者开始研究联会复合物和CO的空间关系,笔者在网上搜索了一张联会复合物的电镜图片:联会复合物包括边缘和中间两部分,边缘呈“梯子”状,中间呈一条细线 – 上图来源于网络


SYP-1和SYP-2反映的是联会复合物中心区,可见在粗线期早期COSA-1只是靠近联会复合物,到粗线期末期,联会复合物会鼓起一个空泡,COSA-1定位到空泡中形成CO,一直到双线期CO和联会复合物都保持着这样的空间关系


这张图说明了染色体(HTP-3)、联会复合物(SYP-1)、CO(COSA-1)之间的空间关系:联会复合物(绿色)位于两条染色体(红色)中间,将同源染色体“粘”在一起(和别的研究者的电镜结果一致),CO(蓝色)定位在联会复合物空泡内,被联会复合物包裹

 


有文献报道联会复合物可促进CO形成,但这方面的机制尚不是很清晰,所以文章作者做了两类突变(突变联会复合物中心区或突变促CO因子),看突变对DNA损伤修复蛋白的影响:发现突变后粗线期早期明显延长,DNA损伤事件变多

 


COSA-1被突变后(CO受影响)粗线期末期MSH-5不再定位到染色体附近:DSB-1为粗线期早期marker,野生型在失去DSB-1进入粗线期末期后染色体附近尚仍有MSH-5分布,而突变型染色体附件不再有MSH-5

 


突变syp-1后(联会复合物受到影响),到粗线期末期(红框内为早期,黄框内为早-末转化,绿框内为末期)BLM消失(前面的实验在野生型上观察到的是BLM到粗线期末期仍存在)

 

 突变影响联会复合物后COSA-1和MSH-5的空间关系受到影响


野生型中到粗线期末期MSH-5和BLM十字交叉分布,定位在同源染色体中间,可突变影响联会复合物后,两者十字交叉分布现象消失,且MSH-5会错误的定位到染色体上

 

这是一篇Cell,只有两个作者,通篇都是显微镜的图,足以说明超分辨技术的威力。显微镜的文章一个很大的门槛是工具使用,工具掌握了,选好题,直接把别人研究的细胞、分子行为拍遍就能成文̷̷

 

cription-url="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1/uepic/9094d59d-b8fb-4d47-8865-352419d3b5cf.jpg" data-src="https://www.yiqixinxi.net/skin/m03sblue/image/lazy.gif" class="lazy" original="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1/uepic/9094d59d-b8fb-4d47-8865-352419d3b5cf.jpg" _width="676.992px"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1/uepic/9094d59d-b8fb-4d47-8865-352419d3b5cf.jpg&tp=webp&wxfrom=5&wx_lazy=1" data-order="0" data-fail="0" />Woglar A , Villeneuve A M . Dynamic Architecture of DNA Repair Complexes and the Synaptonemal Complex at Sites of Meiotic Recombination[J]. Cell, 2018:S0092867418303982.

想了解更多CNS级期刊最新内容,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常有更新哦,也可加笔者微信交流:qianle522568 


 
 
打赏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CNS前沿文献追踪 – 用SIM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中DNA修复、联会、交叉互换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