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公布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名单。内容显示,本次公布的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名单共计18家,包括自然资源部地质环境监测工程技术创新中心、自然资源部城市地下空间探测评价工程技术创新中心等。
通知中还要求,各主管单位、依托单位需结合贯彻落实《中共自然资源部党组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科技创新效能的实施意见 》(自然资党发〔2018〕31号)和《中共自然资源部党组关于激励科技创新人才的若干措施》(自然资党发〔2019〕2 号),加快建立成果转化机制、激励机制等具体措施,将工程中心打造成为自然资源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
详细名单如下:
自然资源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名单
序号
工程中心名称
依托单位
主管单位
备注(原申报名称)
1
自然资源部地质环境监测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天津星通九恒科技有限公司、成都理工大学
中国地质调查局
地质环境监测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2
自然资源部城市地下空间探测评价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南京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地质调查局
城市地下空间探测与安全利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3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大数据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深圳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
自然资源大数据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4
自然资源部珠宝玉石首饰检验评价技术创新中心
自然资源部珠宝玉石首饰管理中心(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自然资源部珠宝玉石首饰管理中心(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珠宝玉石首饰技术创新中心
5
自然资源部矿区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大连久鼎卓越科技集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矿区地质环境系统修复与绿色开发利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6
自然资源部老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辽宁有色勘察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辽宁省自然资源厅
辽宁省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7
自然资源部地学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创新中心
吉林大学
吉林省自然资源厅
地学大数据智能分析及应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8
自然资源部大都市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上海市建设用地和土地整理事务中心,上海市地矿工程勘察院、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大都市区国土生态修复与治理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9
自然资源部国土(耕地)生态监测与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大学
江苏省自然资源厅
土地质量监测与安全利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10
自然资源部平原区农用地生态评价与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浙江省地质调查院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
农业地质应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11
自然资源部覆盖区深部资源勘查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中南大学、安徽省勘查技术院、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13地质队
安徽省自然资源厅、
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
深部资源勘查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12
自然资源部东南生态脆弱区监测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福建省土地开发整理中心,福建农林大学、闽江学院、福建省地质工程勘察院
福建省自然资源厅
东南生态脆弱区监测治理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13
自然资源部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山东省地勘局第二地质大队),济宁市采煤塌陷地治理中心(济宁市采煤塌陷地治理研究中心)、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
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14
自然资源部长江中游国土调查监测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湖北省国土资源研究院,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天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湖北省自然资源厅
自然资源调查与监测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15
自然资源部南方石山地区矿山地质环境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桂林理工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土地整理中心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
广西矿山地质环境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16
自然资源部复杂构造区页岩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四川省煤田地质局,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省国土勘测规划研究院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页岩气勘探与开发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17
自然资源部基岩区矿产资源勘查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贵州省地质调查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〇三地质大队、贵州地矿集团有限公司
贵州省自然资源厅、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上扬子能源资源勘查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18
自然资源部高寒干旱区矿山地质环境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甘肃有色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江苏绿之源生态建设有限公司
甘肃省自然资源厅
甘肃省矿山地质环境修复与遥感技术应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