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厂商 » 正文

直接凝集反应是什么举例介绍_91化工仪器网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9-02  来源:仪器信息网  作者:Mr liao  浏览次数:614
核心提示:细菌或细胞等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直接反应,出现的凝集现象,主要有玻片法和试管法。玻片法是抗原和相应抗体在玻片上进行的凝集反应,用于定性检测抗原,如 ABO 血型鉴定、细菌鉴定等。试管法是在试管中倍比稀释待检血清,加入已知颗粒性抗原进行的凝集反应,用于定量检测抗体,如诊断伤寒病的肥达试验。试管法凝集反应时,抗原抗体结合出现明显可见反应的大的抗血清或抗原制剂稀释度称为效价,又称滴度。其原理是细菌、螺旋体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在适当的电解质参与下可直接与相应抗体结合出现凝集,称直接凝集反应。参加凝集反应的抗原称

细菌或细胞等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直接反应,出现的凝集现象,主要有玻片法和试管法。玻片法是抗原和相应抗体在玻片上进行的凝集反应,用于定性检测抗原,如 ABO 血型鉴定、细菌鉴定等。试管法是在试管中倍比稀释待检血清,加入已知颗粒性抗原进行的凝集反应,用于定量检测抗体,如诊断伤寒病的肥达试验。试管法凝集反应时,抗原抗体结合出现明显可见反应的大的抗血清或抗原制剂稀释度称为效价,又称滴度。其原理是细菌、螺旋体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在适当的电解质参与下可直接与相应抗体结合出现凝集,称直接凝集反应。参加凝集反应的抗原称凝集原,抗体则称为凝集素。从方法上来讲,有玻片法和试管法两类。

玻片法凝集主要用于抗原的定性分析,短时间便能观察结果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一般用来鉴定菌种或分型;也用于人类AB0血型的测定。

试管凝集反应是用定量抗原悬液与一系列递度倍比稀释的待检血清混合,保温静置后,根据每管内颗粒凝集的程度,以判断待检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效价,可以用来协助临床诊断或流行病原调查研究。医学教育网整理例如Widal反应、Well-Felix反应、输血时也常用于受体和供体两者间的交叉配血试验。

颗粒抗原与抗体直接结合出现的凝集现象称为直接凝集反应。

(1)玻片凝集反应

①取清洁玻片一张,用记号笔划为三格,并注明号码。无菌操作下,用接种环于第1格、第2格内加1:10稀释的伤寒杆菌诊断血清1~2滴,第3格加1~2滴生理盐水。

②无菌操作下,用接种环取伤寒杆菌培养物少许,混于第3格中,再混于第1格中(不能先混第1格再混第3格,因为这样将使诊断血清混入盐水而影响对照结果),将细菌与盐水或血清混合均匀,使呈乳状液。此时取菌量不可过多,使悬液呈轻度乳浊即可。

③同法取阴性对照菌培养物少许,于第2格内混匀。

④轻轻摇动玻片,经1~2min后肉眼观察。出现乳白色凝集块者,即为阳性反应;仍为乳浊液者,即为阴性反应。如结果不够清晰,可将玻片放于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2)试管凝集反应

试管凝集反应为一种定量试验,用已知抗原检查血清中有无特异抗体,并测定其相对含量。方法如下。

①取洁净小试管14只分两排排列于试管架上,每排7只依次用蜡笔注明号码,于每管中分别加入0.5mL生理盐水。

②在第1排第1管中加入1:10稀释伤寒H血清0.5mL ,于管内连续吹吸3次,使血清与盐水充分混合,而后吸出0.5mL注入第2管,同样予以混匀后吸出0.5mL注入第3管。依次类推,稀释到第6管,自第6管中吸出0.5mL 弃去。此时,自第1~6管的血清稀释倍数为1:20、1:40、1:80、1:160、1:320、1:640。第7管不加血清作为对照。

③同法用吸管吸取1:10稀释伤寒杆菌O血清加入第2排第1管,并依次如上法予以稀释。

④用移液管吸取伤寒杆菌H菌液,加收第1排各管中每管0.5mL (由盐水对照管开始,依次由后向前加入),此时血清稀释倍数又增加了1倍。

⑤同法于第2排各管中加入伤寒杆菌O菌液0.5mL。

⑥将各管振荡混匀,放37℃水浴箱中2~4h或37℃孵育箱中过夜,次日取出观察结果。


关注本网官方微信 随时阅读专业资讯

 
 
打赏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直接凝集反应是什么举例介绍_91化工仪器网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