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最新资讯 » 正文

5G时代、人工智能… 将如何影响我们生活?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8-31  来源:仪器信息网  作者:Mr liao  浏览次数:793
核心提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轮值CEO徐直军在介绍华为3GPP 5G科技成果 预测人脑会想什么,机器人蠕虫协助医生做手术,智能家居煮好早餐,无人驾驶汽车送去上班……在闭幕的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人工智能、5G时代、物联网、网络安全这些全球互联网“大咖”们口中的高频词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人工智能:人类会习惯它无处不在 本次互联网大会上,人工智能成为大咖们热议的焦点。大咖们预测,未来,人类会慢慢习惯进入一个人工智能无处不在的社会。 “人工智能方向很多,主要看具体场景如何落地。”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说,目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轮值CEO徐直军在介绍华为3GPP 5G科技成果 

5G影响.jpg

预测人脑会想什么,机器人蠕虫协助医生做手术,智能家居煮好早餐,无人驾驶汽车送去上班……在闭幕的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人工智能、5G时代、物联网、网络安全这些全球互联网“大咖”们口中的高频词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人工智能:人类会习惯它无处不在

本次互联网大会上,人工智能成为大咖们热议的焦点。大咖们预测,未来,人类会慢慢习惯进入一个人工智能无处不在的社会。

“人工智能方向很多,主要看具体场景如何落地。”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说,目前人工智能和医疗结合应用超乎想象,尤其是在医学影像识别方面,早期筛查肿瘤的准确率已经超过普通医生的水平。

脸书全球副总裁石峰认为,人和机器可以互联互通。比如,预测人脑中可能会想什么,让瘫痪病人大脑里的信息传递给机器;通过大脑里的信息和指令直接让机器以比人类在智能手机上快5倍的输入速度打字。

这些大咖被问及最多的一个问题是:未来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吗?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说,人类对自己大脑的认识不到10%,10%创造出来的机器不可能超越人类,与其担心技术夺走就业,不如拥抱技术解决问题。

物联网:将让世界万物连接在一起

什么是物联网?有人举了一个例子:在药片中放入传感器吃下去,我们可以看到机器人蠕虫进入到身体里面协助医生做手术。这些万物互联的东西会越来越多地融入我们生活。

美国计算机科学家、图灵奖获得者、“互联网之父”罗伯特·卡恩提出“数字物体”互联网系统的现有物联网的拓展。“互联网解决了人与电脑的连接问题,物联网将让世界万物连接在一起。”

“在这个智能互联网的时代,越来越多的设备都因具有计算、存储、网络等功能而变得更加智能。”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说,在各种传感器的辅助下,这些智能终端可以不断地感知周围环境,从而在云端汇聚成几何级增长的海量数据。

在工作场景应用中,将出现能自动学习用户使用习惯的智能情境引擎,支持24种语言的服务机器人,混合现实智能眼镜等;在日常生活应用中,将产生智能心电衣、智能电视、智能音箱等。

5G影响.jpg

5G时代:2020年实现大规模商用

早晨醒来,智能家居已经为你煮好了早餐;出门时,你乘坐的是无人驾驶汽车——这仅是令人期待的5G时代的一个侧面,5G时代正向我们走来。

在不久前的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我国三大通信运营商表示,将于2018年迈出5G商用第一步,并力争在2020年实现5G的大规模商用。

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说,按规划2020年5G要启动商用。5G有三大应用场景:增强移动宽带,超可靠低时延,支撑移动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的发展。

美国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樸认为,5G时代的信息传播将会是智能的、互联的、配备智能技术和传感器,支持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以及环境之间的信息交互,这将带来更多用户端的创新应用。

对于中国的5G时代,中欧数字协会主席鲁乙己非常看好。“以中兴、华为为代表的中国企业,正在帮助欧洲部署家庭光纤网络,今后这些家庭可能更青睐中国服务商提供的各种通信服务,包括5G无线通信。”

网络安全:国际合作打击网络犯罪

智能设备和可穿戴设备快速增多,在线内容爆炸式增长……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数据泄露、网络诈骗、网络攻击频发,前沿技术应用带来的潜在安全风险受到关注,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广泛应用更是不断引发担忧。

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秘书长吴沈括说,目前我国网络犯罪占犯罪总数近三分之一,每年以近30%幅度上升,已成为第一大犯罪类型。

据外交部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所调查的网络犯罪案件中,很多违法网站和僵尸网络控制服务器位于外国特别是网络资源发达国家,不少犯罪行为通常使用跨国互联网企业提供的邮箱、即时通讯等网络服务。

“推动打击网络犯罪国际合作,特别是制定相关的全球性法律文书,可为各国共同打击网络犯罪提供法律基础。”吴沈括说。

焦点

助燃剂还是防火墙?专家热议金融科技创新与风险

金融科技已成为全球金融发展共同关注的话题。5日于浙江乌镇举行的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与金融——回归·绿色·共享”分论坛上,国内外专家认为,科技并未改变金融本质,互联网与金融的融合中,防范风险依然是底线,平衡创新和风险必须离不开有效监管,从而形成扶优限劣的发展环境。

“金融与互联网融合,既可以扩大服务,也可能放大风险。”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刘国强表示,当前我国金融服务与互联网快速融合,降低服务成本,弥补传统金融服务模式的短板,大大增强了金融服务的普惠性。但少数机构和从业人员假借普惠金融、互联网技术手段从事非法集资、诈骗等违法违规行为,扰乱秩序、制造风险、侵害群众利益。

“加大风险防范和治理力度,把发展空间释放出来,才能让金融科技发展‘扬眉吐气’。”刘国强说。

专家认为,金融科技由于技术和网络的属性,使得风险的波及面更广、速度更快、溢出效应更长,会产生业务风险、技术风险和网络风险的“三重风险叠加”。

“这些年出现P2P、现金贷等不良现象,正是由于风险甄别能力和机制的缺失造成的问题,这种行业乱象必须要坚决打击。”蚂蚁金服集团董事长彭蕾表示,保护消费者和甄别风险是立身根本,多大程度上具备这个能力是衡量行业健康与否的关键标准。

如何平衡创新和风险?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认为,金融机构必须将风险管控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到风险管控安排与产品服务创新同步规划、部署、推进,并有效完善风险管理、合规管理、应急处置、内部控制等业务管理制度。

“只有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运用数字技术成果,促进金融服务转型升级,才能最大程度地释放‘数字红利’。”李东荣说。

专家认为,在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过程中,受各种利益驱动的误导性金融信息杀伤力越来越大,因此有必要规范金融信息在互联网上的发布秩序。权威、客观、及时的金融信息服务以及科学的金融知识传播,不仅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金融信息消费需求,而且有利于促进金融安全。

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莫里斯看来,金融创新中防范风险需要“中国智慧”。他表示,现代信息技术使得拆分大投资、大风险的项目变得容易,而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正是由于大量金融衍生品将风险过度地拆分、转移给不恰当的人。

“新的金融产品并不一定就是好的,当时那些金融机构做的事确实并不违法,但政府的监管、服务有没有到位呢?我觉得需要像中国这样的机制来监管。”詹姆斯·莫里斯说。


2018-04-20 14:54:51 1123次 http://www.yiqi.com/retiao/detail_1944.html 热门标签:
 
 
打赏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5G时代、人工智能… 将如何影响我们生活?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