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最新资讯 » 正文

金属铜元素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8-31  来源:仪器信息网  作者:Mr liao  浏览次数:535
核心提示:铜(tóng),英文copper[ˈkɑ:pə(r)],化学元素符号为Cu,原子序数为29。铜是一种呈紫红色光泽的金属,稍硬,极坚韧,耐磨损,有很好的延展性、较好导热性、导电性和耐腐蚀能力,因此在电缆和电气、电子元件是最常用的材料。铜及其合金在干燥的空气里很稳定,但在潮湿的空气里其表面会生成一层绿色的碱式碳酸铜Cu₂(OH)₂CO₃,俗称铜绿。铜合金机械性能优异,电阻率很低,其中最重要的数青铜和黄铜。自然界中的铜被分为自然铜、氧化铜矿和硫化铜矿。常见化合物有:氢氧化铜、氧化铜和硫酸铜。由于铜在自然界储量非

铜(tóng),英文copper[ˈkɑ:pə(r)],化学元素符号为Cu,原子序数为29。铜是一种呈紫红色光泽的金属,稍硬,极坚韧,耐磨损,有很好的延展性、较好导热性、导电性和耐腐蚀能力,因此在电缆和电气、电子元件是最常用的材料。铜及其合金在干燥的空气里很稳定,但在潮湿的空气里其表面会生成一层绿色的碱式碳酸铜Cu₂(OH)₂CO₃,俗称铜绿。铜合金机械性能优异,电阻率很低,其中最重要的数青铜和黄铜。自然界中的铜被分为自然铜、氧化铜矿和硫化铜矿。常见化合物有:氢氧化铜、氧化铜和硫酸铜。由于铜在自然界储量非常丰富,性能优良,且加工方便,在中国有色金属材料的消费中仅次于铝,被广泛地应用于电气、机械制造、建筑工业、交通运输等领域。

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早在史前时代,人们就开始采掘露天铜矿,并用获取的铜制造武器、工具和其他器皿,铜的使用对早期人类文明的进步影响深远。铜广泛地存在于地壳和海洋。铜在地壳中的含量约为0.01%,在个别铜矿床中,铜的含量可以达到3%~5%。自然界中的铜,多数以化合物即铜矿石存在。

铜的活动性较弱,铁单质与硫酸铜反应可以置换出铜单质。铜单质不溶于非氧化性酸。



铜的密度是多少

铜是人类最为广泛使用的金属之一,那铜的密度是多少呢?铜的密度可以分为纯铜的密度以及铜合金的密度,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下各种不同类型的铜的密度是多少。铜密度的含义铜...[查看全部]


铜是人类最为广泛使用的金属之一,那铜的密度是多少呢?

铜的密度可以分为纯铜的密度以及铜合金的密度,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下各种不同类型的铜的密度是多少。

铜密度的含义

铜的密度即铜每单位体积内的质量,即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单位g/cm³或kg/m³,计算公式为ρ=M/V。详细计算公式:

,式中,

V为包含P点的体积元;

M为该体积元的质量。在厘米·克·秒制中,密度的单位为克/厘米³;在国际单位制和中国法定计量单位中,密度的单位为千克/米³。

纯铜的密度

 纯铜顾名思义就是含铜量最高的铜,因为颜色紫红又称紫铜,主成分为铜加银,含量为99.5~99.95%;主要杂质元素:磷、铋、锑、砷 、铁、镍、铅、锡、硫、锌、氧等;用于制做导电器材、高级铜合金、铜基合金。纯铜是柔软的金属,表面刚切开时为红橙色带金属光泽,单质呈紫红色。延展性好,导热性和导电性高,因此在电缆和电气、电子元件是最常用的材料,也可用作建筑材料,可以组成众多种合金。

 纯铜、无氧铜的密度是8.9(g/cm3),磷脱氧铜的密度是8.89(g/cm3)。

黄铜的密度

 黄铜以锌作主要添加元素的铜合金﹐具有美观的黄色﹐统称黄铜。铜锌二元合金称普通黄铜或称简单黄铜。三元以上的黄铜称特殊黄铜或称复杂黄铜。含锌低於36%的黄铜合金由固溶体组成﹐具有良好的冷加工性能﹐如含锌30%的黄铜常用来制作弹壳﹐俗称弹壳黄铜或七三黄铜。含锌在36~42%之间的黄铜合金由和固溶体组成﹐其中最常用的是含锌40%的六四黄铜。为了改善普通黄铜的性能﹐常添加其他元素﹐如铝﹑镍﹑锰﹑锡﹑硅﹑铅等。铝能提高黄铜的强度﹑硬度和耐蚀性﹐但使塑性降低﹐适合作海轮冷凝管及其他耐蚀零件。锡能提高黄铜的强度和对海水的耐腐性﹐故称海军黄铜﹐用作船舶热工设备和螺旋

... 查看全文
 
 
打赏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金属铜元素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