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最新资讯 » 正文

实验室安全与环境健康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8-31  来源:仪器信息网  作者:Mr liao  浏览次数:679
核心提示:实验室安全与环境健康 在实验中,实验人员需要经常接触一些易燃、易爆、有毒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并且一些实验通常是在高温、超低温、高压、真空或辐射的环境下进行,因此实验室安全与环境健康尤为重要,如果忽视实验室安全与环境健康,将会给实验者带来生命和财产的重大损失。 您知道危化品的“五双”管理制度吗? “五双”什么是?教育部办公厅对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提出要求:对于危险化学品中的毒害品,需参照对剧毒化学品的管理标准,落实“五双”即“双人保管...[查看全部] 在实验中,实验人员需要经常接触一些
实验室安全与环境健康

在实验中,实验人员需要经常接触一些易燃、易爆、有毒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并且一些实验通常是在高温、超低温、高压、真空或辐射的环境下进行,因此实验室安全与环境健康尤为重要,如果忽视实验室安全与环境健康,将会给实验者带来生命和财产的重大损失。


您知道危化品的“五双”管理制度吗?

“五双”什么是?教育部办公厅对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提出要求:对于危险化学品中的毒害品,需参照对剧毒化学品的管理标准,落实“五双”即“双人保管...[查看全部]


在实验中,实验人员需要经常接触一些易燃、易爆、有毒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并且一些实验通常是在高温、超低温、高压、真空或辐射的环境下进行,因此实验室安全与环境健康尤为重要,如果忽视实验室安全与环境健康,将会给实验者带来生命和财产的重大损失。下面就让小编带你了解一些实验药品的防护知识。

一、有毒实验品防护

很多化学药品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实验人员可能因为接触或者闻到这些有毒实验品儿中毒例如HF会对人的牙齿、骨骼、造血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烃、醇、醚等有机物会对人造成麻醉;As2O3、氰化物、HgCl2等是剧毒物品,人只要吸入一点点就会死亡。

02.jpg

有毒实验品防护注意事项:

1.实验前应对实验中所有要用到的药品的毒性、性能和防护措施进行全面的了解。

2.像H2S,Cl2,Br2,NO2,HCl,HF这些有毒的气体需要在通风橱中进行操作。

3.苯、四氯化碳、硝基苯等蒸汽不能长时间吸入,长时间吸入会造成人的嗅觉减弱,需要提高警惕。

4.有机溶剂能穿过皮肤进入人体,应避免直接与皮肤接触;。

5.有毒实验药品如汞盐、镉盐、铅盐等应妥善保管;6.实验操作要规范,离开实验室要洗手。

二、易燃药品防护

易燃药品防护注意事项:

1.在煤气使用过后一定要记得关闭阀门,以防煤气管漏气。

2.实验室内不能存放过多易燃的有机溶剂,更不能倒入下水道,避免引发火灾。

3.要注意金属钠、钾、铝粉、电石、黄磷以及金属氢化物的存放和使用,一定要注意不能与水接触。

4.如果着火,切不可慌张,应该根据着火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灭火的措施。

三、易爆药品防护

化学药品的爆炸分为支链爆炸和热爆炸

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到爆炸临界点,一旦遇热,很容易发生支链爆炸;强氧化性和强还原性等易爆物质,受震或受热可能发生热爆炸。

易爆药品防护注意事项:

在大量使用可燃性气体时,应该保证实验室内通风良好并且禁止使用明火和可能产生电火花的电器。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不能放在一处,需要分开,并且使用

... 查看全文

在实验中,实验人员需要经常接触一些易燃、易爆、有毒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并且一些实验通常是在高温、超低温、高压、真空或辐射的环境下进行,因此实验室安全与环境健康尤为重要,如果忽视实验室安全与环境健康,将会给实验者带来生命和财产的重大损失。下面就让小编带你了解一些实验设备安全使用的知识。

一、高压容器安全防护

化学实验需要经常用到高压储气钢瓶和一般受压的玻璃仪器,操作不当,可能导致爆炸,所以实验人员必须了解相关常识和操作规程

气体钢瓶的识别(颜色相同的要看气体名称)

氧气瓶:天蓝色;氢气瓶:深绿色;氮气瓶:黑色;纯氩气瓶:灰色;氦气瓶:棕色;压缩空气瓶:黑色;氨气瓶:黄色;二氧化碳气瓶:黑色。

03.jpg

高压气瓶的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1.气瓶不能随意改装,必须专瓶专用,;

2.气瓶需要存放在阴凉、干燥、远离热源的地方,易燃气体气瓶与明火距离要大于5米;氢气瓶最好隔离摆放;

3.气瓶搬运要轻要稳,放臵要牢靠;

4.不得混用气压表;

5.氧气瓶不能有油污。

6.气瓶内气体不能用尽,避免倒灌;

7.开启气门时不能将头或身体对准气瓶总阀,防止阀门或气压表冲出,应站在气压表的侧面。

二、辐射源仪器的安全防护

化学实验室的辐射,主要是指X-ray,长期反复接受X-ray照射,会导致疲倦,记忆力减退,头痛,白血球降低等。

辐射源仪器的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防护的方法就是避免X-ray直接照射身体各部位,尤其是头,操作时需要屏蔽物常用铅、铅玻璃等和缩短实验时间。


... 查看全文

实验室安全与环境健康尤为重要,如果忽视实验室安全与环境健康,将会给实验者带来生命和财产的重大损失。下面就让小编带你了解一些实验设备安全用电的知识。

(一)人身安全防护

实验室常用电是频率50Hz,电压200V的交流电。当1mA电流经过人体时,人会感到发麻或针刺,当大于10mA电流经过人体时,人体的肌肉会强烈收缩,当大于25mA电流经过人体时,人会感到呼吸困难,随时有生命危险;直流电对人体也如此。

(二)预防触电须知

1.当修理或安装电器时,应该先切断电源;

2.当手潮湿时,不要使用电源

3.电器要接地,电源裸露在外的部分要安装绝缘装置。

04.jpg

4.不能用试电笔去试高压电;

5.不要两只手都接触电器。

6.当有人触电,应该立即切断电源,再抢救。

(三)仪器设备的安全用电注意事项

1.所有仪器必须按照说明书要求连接电源,需要接地的一定要接地;

2.如果是直流电器,不要接错电源的正负极;

3.如果电源为三相电,那么三相电源的中性点要接地。接三相电时应注意正转方向是否符合,如果不符,应切断电源,对调相线;

4.接线时需要注意接头是否牢靠,并且根据电器的额定电流选择适合的连接导线;

5.接好电路后应仔细检查没有问题,才能通电;

6.仪器发生故障时应立刻切断电源。


... 查看全文

11.png

“五双”什么是?

教育部办公厅对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提出要求:对于危险化学品中的毒害品,需参照对剧毒化学品的管理标准,落实“五双”即“双人保管、双人领取、双人使用、双把锁、双本账”的管理制度。

12.png

“五双”怎么做?

结合现代物联网+互联网技术,在高校实验室建设搭载智慧试剂耗材安全柜的危化品管理平台,能够做到“五双”管理制度的物联网实现,同时管理平台将试剂采购、领用、归还、废液处置记录留痕,实现试剂耗材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可以严格把控科研经费,精确掌握危险化学品的使用情况,使经费、环境双安全,让科研人员更安心,让科研管理者更省心。

000.png

... 查看全文

 如果知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那么安全就是一切进步的保障。近日,由南开大学组织建设,基理科技承建的实验室气体实时监控系统正式通过验收,这标志着分布在南开大学津南新校区,一百多个科研实验室,超过300余个监控点位的气体监控系统全面投入使用,该系统将对实验室的环境及气体情况进行24小时全方位监控,从而保障科研人员的生命安全,为其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科研环境。

01.png



实验室安全无小事



高校实验室往往数量庞大且各具特点,管理起来十分困难。看似安全的实验室,事实上很可能潜藏着许多看不见的隐患。然而实验室又是科研工作者主要的工作环境,如果疏于防范,不可避免的对科研人员的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

近些年来,在高校实验室因气体安全和气体泄露造成了数起触目惊心的事故,甚至造成了人员伤亡的损失,这些事故都用最无奈的方式告诉我们:安全无小事,事关生命,容不得半分妥协。



南开:科研必须以人为本



南开大学是由教育部直属,位列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建校百年来,南开大学向社会输送了大批精英人才。作为一所文化底蕴丰富的综合性与研究性大学,南开大学深切的了解“人”对于科研的意义,科研要做到服务于人,必须 “以人为本”,重视科研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为科研人员营造一个能够安心工作、放心奉献的实验室环境。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减少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

02.png



行动,为科研人员做点事儿



那么该如何减少事故的发生率,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呢?据数据统计,每年因气体问题所引发的实验室安全事故占到了事故发生原因的一半以上,因此,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的安全是实验室管理非常重要的内容,然而气体泄露和爆炸具有突发性且不易察觉,依靠传统的规章制度和定期安全检查,想要及时准确的发现问题,并将安全事故扼杀于萌芽中,还是面临重重困难。因此南开大学通过和基理科技的合

... 查看全文
 
 
打赏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实验室安全与环境健康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