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感染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疾病。大肠杆菌首先由德国儿科医生T.埃舍里希发现,而且此菌主要寄生于人及动物的肠道内,故得名大肠埃舍里希氏菌,习惯上译为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包括几种不同的菌群,具有不同的致病性。人类的大肠杆菌感染大致分肠道感染与肠道外感染两类。
1、肠道外感染
多为内源性感染,以泌尿系感染为主,如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也可引起腹膜炎、胆囊炎、阑尾炎等。婴儿、年老体弱、慢性消耗性疾病、大面积烧伤患者,大肠杆菌可侵入血流,引起败血症。早产儿,尤其是生后30天内的新生儿,易患大肠杆菌性脑膜炎。
2、急性腹泻
某些血清型大肠杆菌能引起人类腹泻。其中肠产毒性大肠杆菌会引起婴幼儿和旅游者腹泻,出现轻度水泻,也可呈严重的霍乱样症状。腹泻常为自限性,一般2~3天即愈,营养不良者可达数周,也可反复发作。肠致病性大肠杆菌是婴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菌,有高度传染性,严重者可致死。细菌侵入肠道后,主要在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上段大量繁殖。此外,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会引起散发性或暴发性出血性结肠炎,可产生志贺氏毒素样细胞毒素。
尽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血清型有很多,但其致病的机理十分相似,即感染机体后,首先通过菌毛粘附在肠黏膜或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上,而后大量繁殖并释放各种毒素(毒力因子),最终造成实质器官的各种炎症,严重时各种毒素被吸收后造成全身性病症。因此,大肠杆菌的致病性主要是通过产生各种毒力因子,后者再与宿主细胞发生相互作用,而造成各种组织损伤和功能失调的结果。
在大肠杆菌病的发病过程中,不管是那种毒力因子起主要作用,引起肠道局部组织的微血管乃至全身微血管的功能障碍是大肠杆菌病的一个基本特征和病理过程。其中,组织水肿是由于毒素引起微血管内皮细胞受损、通透性升高,而导致微血管功能障碍的经典征象。
1、过密切接触传播
人与人之间的密切接触也可引起大肠杆菌的传播。一个人感染了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后,常通过密切接触的方式把细菌传染给家人、朋友等。
2、过食物传播
大肠杆菌主要是通过被污染食物引起人的感染。在世界各地报告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暴发事件中,有70%以上与进食可疑食物有关。动物来源的食物,如牛肉、鸡肉、牛奶、奶制品等是经食物传播的主要因素。另外,其他食品如蔬菜、水果等,若被污染也可造成人类染病。
3、过水传播
饮用水的污染也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被污染的水体如游泳池、湖水及其他地表水等都可造成传播。
4、导致大肠杆菌疫情的食物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主要通过被污染的食物传播,目前尚未发现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导致广泛传播的证据。
1、准备食物时保持卫生措施
这包括准备和烹饪食物。通常食用的食物(如水果和蔬菜)在进食前应彻底清洁,以防止摄入受污染的食物。
饮用水应根据需要煮沸,并应保存在干净的地方进行冷却。用于烹饪的水需要清洁以避免污染
2、定期洗手
随时保持双手清洁至关重要。大肠杆菌具有传染性,可以通过粪便污染从一个人传播到另一个人。厕所卫生不佳可能导致细菌传播。
用温肥皂和水洗手。磨砂至少20秒
3、泳池水定期更换
这是为了避免污染并确保游泳安全。池中的粪便污染确实比大多数人想象得更频繁。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近的一项研究中,58%的公共泳池检测粪便污染呈阳性。这并不意味着大肠杆菌必然存在,但它确实为它传播提供了环境。
如果你在游泳,尽可能避免吞下泳池水。另外,离开游泳池后淋浴可大大减少感染的机会。
4、食物要煮熟
确保您的食物在食用前熟透。如果它未煮熟,不要吃它 - 特别是牛肉。彻底烹饪食物可确保食物中可能存在的任何微生物不被摄入。
应该使用食物温度计来确保消耗的食物是安全的。牛肉只有在内部温度达到160°F(71.1°C)时才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