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最新资讯 » 正文

电泳是什么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8-31  来源:仪器信息网  作者:Mr liao  浏览次数:687
核心提示:电泳究竟是什么所谓电泳,是指带电颗粒在电场作用下,向着与其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的现象。而通过利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移动速度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技术称为电泳技术。电泳现象是1807年,由俄国莫斯科大学的斐迪南·弗雷德里克·罗伊斯最先发现的。随后在1936年,瑞典学者A。W。K。蒂塞利乌斯设计制造了移动界面电泳仪 ,分离了马血清白蛋白的3种球蛋白,电泳技术就此出现。电泳和电镀的区别电镀:是高分子树脂在金属表面的沉积。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上镀上一薄层其他金属或合金的过程。电泳:金属表面有另外一种金属离子沉积的过程

电泳究竟是什么


所谓电泳,是指带电颗粒在电场作用下,向着与其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的现象。而通过利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移动速度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技术称为电泳技术。电泳现象是1807年,由俄国莫斯科大学的斐迪南·弗雷德里克·罗伊斯最先发现的。随后在1936年,瑞典学者A。W。K。蒂塞利乌斯设计制造了移动界面电泳仪 ,分离了马血清白蛋白的3种球蛋白,电泳技术就此出现。


电泳和电镀的区别


电镀:是高分子树脂在金属表面的沉积。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上镀上一薄层其他金属或合金的过程。


电泳:金属表面有另外一种金属离子沉积的过程。溶液中带电粒子(离子)在电场中移动的现象,利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移动速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技术称为电泳技术。


1、功能不同


电镀是利用电解作用使金属或其它材料制件的表面附着一层金属膜的工艺,从而起到防止金属氧化(如锈蚀),提高耐磨性、导电性、反光性、抗腐蚀性(硫酸铜等)及增进美观等作用。电镀有金属质感。


而电泳只是高仿电镀,性能,颜色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电泳很难做出电镀的金属质感。


但是:在漆膜均匀度方面,电泳漆涂层高低电位的 膜厚均匀,而电镀层的高低电位的镀层就不均匀了。


电泳在漆膜覆盖上也更有优势,电泳涂层能完全覆盖隐蔽处,如内壁及凹陷处;而电镀一般不能深入隐蔽处。

电泳只能作用于可导电的金属表面;电镀除了金属表面,还可以电镀在经过特殊处理的塑胶上面。


2、成本不同


从成本上来说相差甚远,电泳比电镀要便宜很多。电镀是镀的一层金属,而电泳涂的是一层树脂,电泳相比电镀更加简单、操作方便。


3、环保效益不同


电泳是以水为溶剂,废弃物少,对环境污染少。


电镀废水含铬、镉、镍、银等重金属离子和氰化物等,容易产生污染。


电泳是什么,电泳原理


电泳过程原理


在确定的条件下,带电粒子在单位电场强度作用下,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即迁移率)为常数,是该带电粒子的物化特征性常数。不同带电粒子因所带电荷不同,或虽所带电荷相同但荷质比不同,在同一电场中电泳,经一定时间后,由于移动距离不同而相互分离。分开的距离与外加电场的电压与电泳时间成正比。


在外加直流电源的作用下,胶体微粒在分散介质里向阴极或阳极作定向移动,这种现象叫做电泳。利用电泳现象使物质分离,这种技术也叫做电泳。胶体有电泳现象,证明胶体的微粒带有电荷。各种胶体微粒的本质不同,它们吸附的离子不同,所以带有不同的电荷。


电泳包括四个过程:


1、电解


(分解)在阴极反应最初为电解反应,生成氢气及氢氧根离子OH ,此反应造成阴极面形成一高碱性边界层,当阳离子与氢氧根作用成为不溶于水的物质,涂膜沉积,方程式为:H2O→OH+H。


2、电泳动


泳动、迁移)阳离子树脂及H+ 在电场作用下,向阴极移动,而阴离子向阳极移动过程。


3、电沉积


(析出)在被涂工件表面,阳离子树脂与阴极表面碱性作用,中和而析出不沉积物,沉积于被涂工件上。


4、电渗


(脱水)涂料固体与工件表面上的涂膜为半透明性的,具有多数毛细孔,水被从阴极涂膜中排渗出来,在电场作用下,引起涂膜脱水,而涂膜则吸附于工件表面,而完成整个电泳过程。


电泳分类


目前所采用的电泳方法,大致可分为3类:显微电泳,自由界面电泳和区带电泳。


区带电泳应用广泛,区带电泳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按支持物的物理性状不同,区带电泳可分为:


(1)滤纸为支持物的纸电泳;

(2)粉末电泳: 如纤维素粉,淀粉,玻璃粉电泳;

(3)凝胶电泳:如琼脂,琼脂糖,硅胶,淀粉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4)缘线电泳:如尼龙丝,人造丝电泳


2、按支持物的装置形式不同,区带电泳可分为:


(1)平板式电泳:支持物水平放置,是最常用的电泳方式; 

(2)垂直板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可做成垂直板式电泳。 

(3)柱状(管状)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可灌入适当的电泳管中做成管状电泳。


3、按pH的连续性不同,区带电泳可分为:


(1)连续pH电泳:如纸电泳,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

(2)非连续pH电泳:如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电泳;


蛋白质电泳实验


实验原理:


蛋白质的双向电泳的第一向为等电聚焦, 根据蛋白质的等电点不同进行分离; 第二向为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PAGE ) , 按亚基分子量大小进行分离。经过电荷和分子量两次分离后, 可以得到蛋白质分子的等电点和分子量信息。蛋白质双向电泳是将蛋白质等电点和分子量两种特性结合起来进行蛋白质分离的技术, 因而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灵敏度, 已成为蛋白质特别是复杂体系中的蛋白质检测和分析的一种强有力的生化手段。


电泳实验所需材料


实验过程:


1、叶片可溶性蛋白质的制备:


 取叶片200 mg 加少许石英砂于液氮中研成粉末悬浮于3 ml 可溶性蛋白质抽提液中, 4 ℃放置1 h 以上, 于4 ℃ , 15000 r/ min 条件下离心15 min , 取上清液按1∶4与冷丙酮混合, - 20 ℃ 放置3 h 以上或过夜, 同样离心取沉淀, 用80% 丙酮洗两次, 同上离心, 真空干燥, 溶于400 μl(9 . 5 mol/ L 尿素, 5 mmol/ L K2CO3 , 1 . 25% SDS, 0 . 5% 2-巯基乙醇, 2 . 2% 两性电解质pH3 . 5~ 10 , 6% TritonX-100 ) 中, 经离心取上清液上样。


2、第一向等电聚焦电泳( IEF)


(1 ) 玻璃管的准备: 取内径1 . 5~2 mm, 长16 cm 玻璃管用乙醇/ 盐酸为6/ 4 的溶液浸泡30 min , 再用蒸馏水冲洗, 烘干。灌胶前用封口膜封住管的一端, 并固定。


电泳的应用


1、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测定蛋白质分子量。其原理是带大量电荷的SDS结合到蛋白质分子上克服了蛋白质分子原有电荷的影响而得到恒定的荷/质比。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蛋白质分子量已经比较成功,此法测定时间短,分辨率高,所需样品量极少(1~100μg),但只适用于球形或基本上呈球形的蛋白质,某些蛋白质不易与SDS结合如木瓜蛋白酶,核糖核酸酶等,此时测定结果就不准确。


2、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用做蛋白质纯度的鉴定。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同时具有电荷效应和分子筛效应,可以将分子大小相同而带不同数量电荷的物质分离开,并且还可以将带相同数量电荷而分子大小不同的物质分离开。其分辨率远远高于一般层析方法和电泳方法,可以检出10-9~10-12g的样品,且重复性好,没有电渗作用。


3、琼脂或琼脂糖凝胶免疫电泳可用于①检查蛋白质制剂的纯度;②分析蛋白质混合物的组分;③研究抗血清制剂中是否具有抗某种已知抗原的抗体;④检验两种抗原是否相同


4、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用于蛋白质定量。电泳后的凝胶经凝胶扫描仪扫描,从而给出定量的结果。凝胶扫描仪主要用于对样品单向电泳后的区带和双向电泳后的斑点进行扫描。


 
 
打赏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电泳是什么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