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最新资讯 » 正文

第九届全国药物分析大会圆满闭幕,约见在更好的将来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6-20  来源:仪器信息网  作者:Mr liao  浏览次数:651

91仪器信息网讯 2019年6月16日,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药物分析技术分会主办、武汉大学承办的“第九届全国药物分析大会”在武汉大学医学部圆满落下帷幕。


本届大会历时2天,共安排各类学术报告90多个及墙报100余个,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药物分析领域学者及企业代表参与。武汉大学洪学传教授、澳门科技大学伍建林教授、清华大学梁琼麟教授、中山大学陈缵光教授等38位受邀专家纷纷带来精彩报告。闭幕式上,大会组委会现场颁发了“优秀青年报告奖”及“优秀墙报奖”。


洪学传.jpg

武汉大学:洪学传教授

报告题目:可视化诊断和治疗


伍建林.jpg

澳门科技大学:伍建林教授

报告题目:Comprehensive risk assessment of triclosan-an antibiotics in environment and in vivo



清华大学:梁琼麟教授

报告题目:体外仿生3D肾小球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梁琼麟教授课题组在构建体外仿生3D肾小球模型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模拟组织器官的微结构和微环境,结合原位光谱成像分析和质谱联用分析等检测技术,构建生命分析和生物医学研究的新模型。


中山大学:陈缵光教授

报告题目:高效液相色谱光衍生检测法的研究进展


陈缵光教授在高效液相色谱光衍生检测法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紫外检测器、荧光检测器、电导检测器光衍生检测法,灵敏度高,应用范围广。


中国药科大学:狄斌教授

报告题目:基于LC-MS的药物滥用预警与评估方法研究


狄斌教授研究基于LC-MS的药物滥用预警与评估方法,智能质谱解析新方法可以快速预警筛查毒品研究。


复旦大学:卢建忠教授

报告题目:基于Spinach适配体修饰改造的分析研究


卢建忠教授研究基于Spinach的适配体修饰改造及基于适配体融合技术对膜表面受体蛋白的检测和成像研究,克服了Spinach适配体原有的局限性,不需标记,显示出独特的优点。


上海交通大学:阎超教授

报告题目:当前药物分析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浅谈


阎超教授总结eHPLC具有分析速度快,高柱效、高分辨度、高灵敏度的特点,亚微米填充柱可达百万柱效,二者是攻克目前药物分析面临挑战的有效应对策略。


西安交通大学:刘冰教授

报告题目:基于拟菌蛋白结构的新一代抗生素的设计研究


细菌耐药性是抗生素使用中面临的一大阻碍,刘冰教授从结构生物学与表型学两方面进行研究,研究了噬菌体蛋白合成过程,发现HU蛋白作为新的潜在抗菌药物靶标,以及作用于该靶标的相关蛋白分子。


白纲.jpg

南开大学:白钢教授

报告题目:中药复杂体系研究中的分析技术的整合与创新


白钢教授从“药材-化合物-靶点-通路-功能”的相互关联入手,探究药味成分在治疗消渴方面的用药规律和作用机制,为探索中药治疗糖尿病提供新的研究策略和方法。


吉林大学:顾景凯教授

报告题目:高分子药用辅料多分散性成分的精准分析策略


顾景凯教授做了题为高分子药用辅料多分散性成分的精准分析策略的报告,对药用辅料PEG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有助于指导药用辅料的合理使用。


洪战英.jpg

海军军医大学:洪战英教授

报告题目:中药活性成分与P-糖蛋白相互作用研究


海军军医大学洪战英教授在报告中分享了中药成分中P-糖蛋白抑制剂的筛选方法,揭示了中药成分跨BBB转运方式以及P-gp的作用,在指导中药用药方面意义重大。


肖玉秀.jpg

武汉大学:肖玉秀教授

报告题目:新型低共熔溶剂及其在食药分析中应用


武汉大学肖玉秀老师课题组合成了一系列基于HFIP的新型低共熔溶剂,密度高、凝固点低、对非极性/弱极性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溶解能力。并建立了基于HFIP-DES的液相微萃取体系,该体系有机溶剂消耗极少,简单快捷,可用于非极性/弱极性化合物和蛋白质的高效萃取,在食药分析、蛋白质分离纯化中具有应用潜力。


江正瑾.jpg

暨南大学:江正瑾教授

报告题目:自组装磷脂膜聚合物的制备及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暨南大学江正瑾教授课题组开发了一系列自组装仿生磷脂膜聚合物。磷脂功能化聚合物可用于模拟药物与膜的相互作用以及相关的药理和毒理性质研究,其中磷酸胆碱功能化聚合物具有较高的特异性、选择性和回收率,可用于从生物液体中富集C-反应蛋白。自组装仿生磷脂膜聚合物在分离蛋白质、多肽、小分子药物等多种分析物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张真庆.jpg

苏州大学:张真庆教授

报告题目:抗AD糖醛酸寡糖类药物,甘露特钠(GV-971)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初探


张真庆教授分享了抗AD糖醛酸寡糖类药物,甘露特纳药代动力学方面的研究成果,针对其是否入血入脑、代谢排泄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报告,发现该类药物可口服入血入脑,无明显性代谢,通过肾脏和肠道排出,该类寡糖主要通过细胞间隙被动吸收,在较小聚合度条件下不同长度在吸收过程无显著差异,但代谢动力学表现受连接方式影响。


徐风国.jpg

中国药科大学:许风国教授

报告题目:基于多维组合衍生化的靶向代谢组学LC-MS/MS分析方法开发及拓展研究


许风国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基于多维组合衍生化的靶向代谢组学LC-MS/MS分析方法开发和拓展研究,针对目前代谢组学研究中出现的“测不全”、“测不准”、“筛不对”以及“转化应用不足”等问题,徐风国教授将配对衍生化液质谱联用分析技术应用于代谢组学,并对代谢组学数据进行精简处理、量化评价与整合分析,该研究对转化医学与精准医学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闭幕2.jpg

闭幕式由大会执行主席、武汉大学陈子林教授主持


闭幕5.jpg

大会组委会颁发“优秀墙报奖”


闭幕6.jpg

大会组委会颁发“优秀青年报告奖”


闭幕3.jpg

大会执行主席、清华大学梁琼麟教授致闭幕辞


闭幕讲话.jpg

大会副主席、西安交通大学贺浪冲教授致闭幕辞


大会执行主席、清华大学梁琼麟教授与大会副主席、西安交通大学贺浪冲教授致闭幕辞,回顾本届大会盛况,对全体参会代表的到来表示衷心感谢。


 
 
打赏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第九届全国药物分析大会圆满闭幕,约见在更好的将来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