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厂商 » 正文

市场观察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5-25  来源:仪器信息网  作者:Mr liao  浏览次数:1001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 污水动态 > 市场观察|“一带一路”节能环保产业报告之印度卷 浏览: 发布日期:2019-05-25 咨询电话:13806470465 北极星大气网讯:引言:近些年,中国的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高度成熟。2017年节能环保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3680亿元,全行业年产值达到6800亿元;业内预计2018年中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将超过7万亿元,到2025年节能环保产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十万亿大关,真正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成熟的产业必然走向跨境投资和产品输出, 一带一路 沿线则是节能环保最大的海外市场。我国的节能环保产业 走出去 面临着当地环保政策与标准不同、发达国家竞争实力强劲等挑战,这就需要我们及时提供准确全面的资讯和战略发展建议。

印度是中国最为重要的邻邦,其节能环保市场亦是跨喜马拉雅区域中除中国外最大的节能环保市场。印度是推进 一带一路 倡议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国家,研究如何推进中印节能环保合作,对区域经贸合作与发展非凡的战略意义。因此,我们将首期《 一带一路 节能环保产业报告》定为 印度篇 ,为中国节能环保企业出海印度献上护身符和锦囊。

中印两国拥有相似的人口规模、互融共通的文化,同样都渴望通过推行绿色发展政策实现国富民强和可持续发展。

现如今,印度经济的发展正经历着中国曾经的困境。为了推进城镇化和信息化发展、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速,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环境破坏以及饮用水安全问题突出,发展需求也日渐突出,印度总理莫迪在提出 印度制造 数字印度 的同时也开始大规模开展 清洁印度 运动。无奈,印度的优势产业集中在娱乐、软件、农业、人力、医疗和矿产之上,环保技术与环保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无法完全依靠本土力量构建完整的多行业复合式产业链;防污治污工程体量如此巨大,吸引着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各国的优秀环保企业及金融体系前往印度抢占市场、扩大投资,造就了印度如今节能环保产业多为跨国合作或合资的面。

经过在印度的多年深耕,各国环保企业已经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中国环保企业在出海印度的过程中,凭借领先的技术和经验,加上充足的资金和两国鼓励政策,与印度本土企业开展合作,可实现互利共赢。

目录

引言1

一、印度新兴发展趋势与环境污染现状3

(一)印度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特点3

(二)印度环境亟待解决的两大问题:大气与水污染3

(三)印度环境污染发展趋势4

二、印度政府环保政策利好5

(一)环保逐年完善5

(二)能源结构调整助力环境保护8

三、印度环保产业发展现状11

(一)本土环保企业动力不足11

(二)印度本土主要的环保企业12

(三)印度环保业中的国际公司13

四、印度环保市场需求体量15

(一) 老旧电厂改造15

(二) 非电类燃煤烟气处理15

(三) 水体环保治理15

(四) 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15

五、中国企业进入印度环保行业评估16

(一)机遇与前景16

(二)风险与挑战21

(三)实例与经验24

(四)中国环保企业 走出去 能力评估25

六、给中国环保企业出海印度的一些建议26

(一)多重保障26

(二)投资方式26

(三)本土化26

一、印度新兴发展趋势与环境污染现状

(一)印度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特点

印度与中国有着久远的渊源,它有着世界第二的人口体量、发达的软件和互联网行业以及随着蓬勃发展而逐年增长的市场存量,是世界上最具投资价值的新兴大国。根据印度中央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印度2016-17年和2015-16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121.96万亿卢比和113.86万亿卢比。从毛附加值来看,印度2016-17年实际经济增速为7.1%。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对产业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第三产业保持9%左右的调整增长,比重超过50%,特别是旅游、餐饮、金融、软件业发展迅速,制造业务服务业的增长率比农业增长率高出2-3个百分点。

但是印度的工业生产污染居高不下也给其环保保护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印度已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粗钢生产国,钢铁、采矿、水泥、陶瓷、造纸业、化工业在工业生产中的比重很大,是出口创汇的重要产业。

为了在激烈竞争中保持强劲发展,印度将目光聚焦在决定未来发展方向的新兴产业和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之上,努力在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数字金融、通讯、交通、医疗等方面实现现代化。然而当前最急需的是对环境污染进行综合性治理,在这一方面,印度显然还任重道远。

(二)印度环境亟待解决的两大问题:大气与水污染

 
 
打赏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市场观察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