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厂商 » 正文

【MIT新案例】七步反应、不需分离、全连续合成利奈唑胺——中国生物器材网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5-07  来源:仪器信息网  作者:Mr liao  浏览次数:919
辉瑞公司原创,商品名为斯沃的利奈唑胺,是恶唑烷酮类抗生素。斯沃2000年获得美国FDA批准。目前该药国内的仿制药制剂主要来自以下公司:江苏豪森、江苏正大丰海、浙江医药、正大天晴、四川美大康佳乐药业。
 
从现有的文献可以看出,合成利奈唑胺的步骤至少有7步,有的合成路线包含有基团的保护和脱保护工艺。从起始原料到终产物需要60小时以上,整体工艺需要的时间长,操作繁琐,效率较低。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佳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下载全文阅读DOI:10.1002 / anie. 201901814。 图1:逆合成分析策略  
作者通过经典的逆合成分析策略将利奈唑胺合成路线分解出了6个化合物(图1)。
  从最初的起始物料出发,研究整个合成路线。首先,作者从合成化合物7出发,通过Ritter反应,一步制备酰胺物7。   在制备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在使用BF3 C2H5OC2H5过程中,反应监测到了大量的副产物,主产物收率较低,在这样的情况下,作者仔细地研究了反应的机理,并尝试将BF3 C2H5OC2H5替换成C8H18BF3O,最终以90%的收率得到化合物7(图2)。 图2:连续流工艺中化合物7的路线优化 在合成化合物7的基础之上,作者对每一步开始连续流工艺研究。最终,作者完美地将反应和淬灭结合在连续流工艺中,中间没有分离提纯步骤,从起始物料直接合成API-利奈唑胺(图3)。 图3: 七步合成利奈唑胺   最后,作者对产品提纯,以73%的总收率得到最终产品,通量大概是816mg/h。整体反应时间从釜式的60小时缩短到27分钟。作者通过计算,觉得该工艺具有潜在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实验总结: 此文献的发表表明全连续流工艺在原料药合成上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利用连续流技术合成出的利奈唑胺要想真正工业化还有很多研究工作去做,但这篇文献为连续流技术制备原料药带来了更多的希望,也为研究人员带来研究的动力。
来源:东南科仪
联系电话:400-113-3003/020-66618088/010-62268660/021-52586771
E-mail:dongnan@sinoinstrument.com
 
 
打赏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MIT新案例】七步反应、不需分离、全连续合成利奈唑胺——中国生物器材网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