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据《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要求,教育部和科技部于2018年联合对2007年立项建设的51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以下简称“111基地”)进行了评估。
▎评估结果
青塔对这些111基地评估结果进行统计,发现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山大学等9家评估为优秀,其中武汉理工大学的“材料复合新技术与先进功能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智能信息处理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这两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在这次111基地评估上,表现不俗;
南京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31家评估结果为良好,其余11家评估结果为通过。
▎经费支持
相关部门根据“111基地”已有建设基础,拟对良好以上的基地持续支持。基地建设所需费用由科技部和依托高校共同筹措。科技部支持经费通过中央财政划拨。各依托高校需积极筹措资金,设立专项配套和发展经费,全面保障外国专家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基地经费的使用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外国专家经费管理规定。
▎规划要求
各基地要全面落实未来5年建设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把引进国外人才和智力、科研创新和国内人才培养等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引智工作效益,根据相关规划和建设论证意见,进一步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学科发展前沿和相关产业发展需要,凝炼并落实研究任务,不断完善基地管理和运行机制,统筹外国专家团队来华期间的教学科研工作和访问交流活动,发挥外国人才在学科创新中的独特作用。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旨在推进中国高等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进程,该项目从2006年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实施。
“111计划”旨在推进中国高等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进程。该项目由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实施,瞄准国际学科发展前沿,围绕国家目标,以国家重点学科为基础,从世界范围排名前100位的著名大学及研究机构的优势学科队伍中,引进、会聚1000余名优秀人才,形成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建设100个左右世界一流的学科创新引智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