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程蒸馏器在初次使用前需要先对其工作原理及注意事项预先进行了解,以避免使用过程中进行误操作,造成损失。下面来为大家介绍短程蒸馏器的工作原理。
短程蒸馏是一种在高真空下操作的蒸馏方法的设备。短程分子蒸馏器按刮膜器形式分三种形式:滚膜式、滑动刮膜式、铰链刮膜式,根据物料的粘度、处理性质选用合适的刮膜器。
短程蒸馏
短程蒸馏器的工作原理:蒸汽流向的驱动力就是沸腾的薄膜和冷凝面之间的压差,对于微小的压力降就会引起蒸汽的流动。在1mbar下运行并要求在沸腾面和冷凝面之间较短的距离,依据这个原理制作的蒸馏器称为短程蒸馏器。短程蒸馏器(分子蒸馏)有一个内置冷凝器在加热面的对面,并使操作压力降到0.001mbar。
短程蒸馏器是一个工作在1~0.001mbar压力下热分离技术过程,它较低的沸腾温度,适合热敏性、高沸点物。其基本构成:带有加热夹套的圆柱型筒体,转子和内置冷凝器;在转子的固定架上精确装有刮膜器和防飞溅装置。内置冷凝器位置处在蒸发器的中心,转子是在圆柱型筒体和冷凝器之间旋转。
短程蒸馏器由最外面加热的垂直圆筒体和位于它的中心冷凝器以及在蒸馏器和冷凝器之间旋转的刮膜器组成。
蒸馏过程是:物料从蒸发器的顶部加入,经转子上的料液分布器将其连续均匀地分布在加热面上,随即刮膜器将料液刮成一层薄、呈湍流状的液膜,并以螺旋状向下推进。在这个程中,从加热面表面上逸出的轻分子,经过较短的路线和几乎未经碰撞就到内置冷凝器上冷凝成液,并沿着冷凝器管流下,通过处于蒸发器底部的出料管排出;残液即重分子在加热区下的圆形通道中收集,再通过侧面的出料管中流出。
短程蒸馏
短程蒸馏器还比较适合进行分子蒸馏。分子流从加热面直接到冷凝器表面。
短程蒸馏过程可发如下四步:
1、分子从液相主体向蒸发表面扩散:
通常的情况下,液相中的扩散速度是控制分子蒸馏速度的最主要因素,应尽量减薄液层厚度及强化液层的流动。
2、分子在液层表面上的自由蒸发:
蒸发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上升,但分离因素有时却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应以被加工物质的热稳定性为前提,选择较经济合理的蒸馏温度。
3、分子从蒸发表面向冷凝面飞射:
蒸气分子在从蒸发面向冷凝面飞射的过程中,可能彼此相互碰撞,也有可能和残存于两面之间的空气分子发生碰撞。由于蒸发分子远重于空气分子,且大都具有相同的运动方向,所以它们自身碰撞对飞射方向和蒸发速度影响不大。而残气分子在两面间呈杂乱无章的热运动状态,因此残气分子数目的多少是影响飞射方向和蒸发速度的主要因素。
4、分子在冷凝面上冷凝:
只要保证冷热两面间有足够的温度差(一般为70~100℃),冷凝表面的形式合理且光滑则认为冷凝步骤可以在瞬间完成,所以选择合理冷凝器的形式相当重要。
因此可以总结出,短程蒸馏的条件是:
1、残余气体的分压必须很低,才能使残余气体的平均自由程长度是蒸馏器和冷凝器表面之间距离的倍数。
2、在饱和压力下,蒸汽分子的平均自由程长度必须与蒸发器跟冷凝器表面之间距离保持相同的数量级。
在这此理想的条件下,蒸发在没有任何障碍的情况下从残余气体分子中发生。所有蒸汽分子在没有遇到其它分子和返回到液体过程中到达冷凝器表面。蒸发速度在所处的温度下达到可能的大值。蒸发速度与压力成正比,因此,分子蒸馏的馏出液量相对比较小。
在SY短程蒸馏中,冷凝器和加热表面之间的距离约为20~50mm,残余气体的压力为10-3mbar时,残余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长度约为2倍长。短程蒸馏器是完全能够满足分子蒸馏的所有必要条件。
短程蒸馏有如下特点:
1、普通蒸馏有鼓泡、沸腾现象;分子蒸馏过程是液层表面上的自由蒸发,没有鼓泡现象。
2、普通蒸馏在沸点温度下进行分离,分子蒸馏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只要冷热两面间存在着温度差,就能达到分离目点。
3、表示普通蒸馏分离能力的分离因素与组元的蒸汽压之比有关,表示分子蒸馏分离能力的分离因素则与组元的蒸汽压和分子量之比有关,并可由相对蒸发速度求出。
4、普通蒸馏是蒸发与冷凝的可逆过程,液相和气相间可以形成相平衡状态;而分子蒸馏过程中,从蒸发表面逸出的分子直接飞射到冷凝面上,中间不与其它分子发生碰撞,理论上没有返回蒸发面的可能性,所以,分子蒸馏过程是不可逆的。
短程蒸馏器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1、检查冷却水进出口阀门是否正常开启,压力是否在正常范围。
2、检查各组件冷却水的进出口阀门是否处于开启状态。
3、设备采用热油加热,外加热体表面温度较高,切勿用手触碰,避免造成烫伤。
4、检查低温恒温槽中的乙醇是否足够。
5、注意液氮桶内液氮是否充足。
6、检查冷井与设备连接是否密闭。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短程蒸馏的工作原理及注意事项,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帮助。
>>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区锦江南路13号
电话:0371-67447999
河南兰帆科技专注于:旋转蒸发仪,玻璃反应釜,干燥箱等实验室仪器,是生产大型旋转蒸发仪器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