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坛背景与发展
生物检测监测相关技术,横向涵盖“材料/器件/生物识别/智能传感”多学科交叉融合;纵向贯穿“学研产用”全链条协同创新,其应用领域更是渗透入大至国家安全的生物反恐、疾控应急,小到日常民生的临床检验、食安监测。在其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中,实际需求引领了生物检测监测技术的发展方向,而多学科交叉新技术元素的不断汇集与融合,一方面促进了新技术的产生得以满足现有需求,另一方面推动了各领域新科学问题的浮现与剖析。这种转化层面“需求”与“科技”循环往复互相牵引、彼此促进,研究层面“基础研究下沉积淀”与“应用研究凝练萃取”有机结合,才是科学与技术相生相伴推动创新、实现转化的关键。《新材料、新器件与生物检测监测协同创新论坛》设立的初衷,就是为了推动学科间交叉、基础与应用融合、科技向产业转化,
《第一届新材料、新器件与生物检测协同创新论坛》发起
2015年4月19日依托于北京市科技新星群体,由北京市科委人事教育处、北京市科委人才交流中心、2015年新星周蕾(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2015年新星郭维(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共同发起并主办了《第一届新材料、新器件与生物检测协同创新论坛》暨北京市科技新星大师讲堂与协同创新论坛(www.beijingnovaforum.com)。旨在推动学界内部的学科交叉与原始创新,并搭建学界与产业界沟通互动的平台。
《中国生物检测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
以第一届论坛为起点,受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支持,发起了筹建《中国生物检测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倡议,进而在北京科技大学张学记教授的大力支持与学术号召之下,由张洪杰院士任名誉理事长、张学记教授任理事长、周蕾研究员任秘书长,汇集69个团队(35所高校、16家科研院所、3家医院、11家企业)、在册专家共211位(中科学院院士及外籍院士3名、中组部千人计划专家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2名、教育部长江学者6名)的《中国生物检测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于2015年12月12日正式成立。为了进一步贯彻“将科研主体与产业主体有效衔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初衷,联盟在国内首次进行了以联盟经费设置《生物检测监测联盟指向性课题》的尝试,并为联盟成员提供开放技术平台、国内外交流、法律咨询等方面的服务。
《第二届新材料、新器件与生物检测协同创新论坛》启动
以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核心,将联盟资源与论坛平台有效整合,现依托中国生物检测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北京市科技新星群体、诚邀国内相关领域著名学者,由中国生物检测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北京市科委人事教育处、北京市科委人才交流中心、北京科技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仪器信息网、我要测网联合主办的《第二届新材料、新器件与生物检测协同创新论坛》暨2016年中国生物检测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产业创新论坛、2016年北京市科技新星大师讲堂与协同创新论坛将于2016年6月4日举行。本届论坛的特色之处在于,一方面,设置了“大师讲堂”、“产业对话”、“科技创新”等环节,促进学界内部传承、交流、合作,推动学界与产业界互动、衔接;另一方面,将举行《生物监测联盟指向性课题》启动仪式,进一步践行论坛与联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初衷。
二、论坛理念
会议倡导“开放交流(Openaccess conference)”的会议模式以推动自由、开放的学术交流,倡导“开发技术平台(Openaccess technological platform)”的技术平台共享模式以促进不同领域间实质性的交叉合作。
开放交流(Openaccess conference)会议模式——在限定参会人员总数的前提下,不收取会务费,为与会人员免费提供会场、会议材料、餐饮,经费来源于课题会务费与企业赞助。
开放技术平台(Openaccess technological platform)协同创新模式——在衍生知识产权平等共享的前提下,将技术平台对不同领域国内同行全面开放,推动领域交叉、协同创新。第一期开放技术平台:2015届科技新星周蕾课题组的“新材料、新器件的生物应用探索与评价平台”。
三、主办方
中国生物检测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北京市科委人事教育处
北京市科委人才交流中心
北京科技大学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周蕾,2015届新星)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郭维,2015届新星)
仪器信息网(www.instrument.com.cn)
我要测网(www.woyaoce.cn)
四、学术委员会
谭蔚泓(院士)、张学记(千人)
郭少军(北京大学)、鞠熀先(南京大学)、林金明(清华大学)、庞代文(武汉大学)、叶邦策(华东理工大学)、万锕俊(同济大学)、尹学博(南开大学)、严秀平(南开大学)、赵美萍(北京大学)[按姓名拼音排序]
五、组织委员会
周蕾、郭维、北京市科委人事教育处、北京市科委人才交流中心
六、论坛时间、地点
2016年6月4日,北京,北京悦宏国际酒店一层宴会厅
七、论坛内容
大师讲堂:张学记教授
科技创新:尹学博(南开大学)、应迭伦(华东理工大学)、郭少军(北京大学)、赵美萍(北京大学)、李海芳(清华大学)、林毅(武汉大学)、万锕俊(同济大学)、丁霖(南京大学,代鞠熀先)、左鹏(华东理工大学,代叶邦策)[按报告顺序排序]
产业对话:周蕾(军事医学科学院,2015年新星)、万宇平(勤邦生物)、董海峰(北京科技大学)、周文强(深圳三相)
[按报告顺序排序]
八、 参会方式
免费参会、免费餐饮,参会名额限定160个;
填写参会回执,发送至ammszhoulei@163.com,报名并获取参会编号,按照编号注册参会;
限额参会,报名后请尽量准时参加,以免名额浪费!!!
参会回执:
会议网站:
《新材料、新器件与生物检测协同创新论坛》
中国生物检测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交通路线:
北京悦宏国际酒店地址:北京海淀区复兴路65号乙(万寿路西街西口)
自驾或出租车:四环五棵松桥下向东上复兴路,复兴路与西翠路交叉口向北上西翠路,西翠路与万寿路西街交叉口向东上万寿路西街,直行200米路南。
地铁:地铁1号线五棵松站B1口出,沿复兴路向东800米至西翠路,沿西翠路向北300米至万寿路西街,沿万寿路西街向东200米路南。全程步行10-15分钟。
论坛日程
论坛时间:2016年6月4日
论坛地点:北京悦宏国际酒店一层宴会厅
注册签到:2016年6月3日12:00-18:00
2016年6月4日07:00-12:00
主 题:论坛开幕式
时 间:8:30-9:00
主持人:周蕾(2015届新星,中国生物检测监测联盟秘书长)
内 容:
1、论坛简介、介绍领导与嘉宾
2、中国生物检测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张学记理事长致辞
3、北京市科委人事教育处朱晓宇处长致辞
4、新星代表郭维博士致辞
5、企业代表山西圣点世纪科技有限公司张烜董事长致辞
6、合影
主 题:中国生物检测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16年生物检测监测联盟指向性课题》 启动仪式
时 间:9:00-9:10
主 持 人:周蕾(2015届新星,中国生物检测监测联盟秘书长)
内 容:
1、北京勤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委托项目:动物疫病诊断产业研发
2、上海诺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委托项目:一氧化氮健康品国内标准的制定
论坛报告
时间
报告题目、演讲者
主持人
大师讲堂(讲座35分钟,讨论5分钟)
09:10-09:50
题目:待定
演讲者:张学记 教授、千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北京科技大学
科委
09:50-10:30
题目:待定
演讲者:待定
产业对话(演讲20分钟,讨论5分钟)
10:30-10:55
题目:新技术发布-外驱控速免疫层析技术与电阻抗免疫检测系统
演讲者:周蕾 秘书长 中国生物检测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张学记
10:55-11:20
题目:产业需求-勤邦生物食品安全快检市场需求分析
演讲者:万宇平 总经理 北京勤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科技创新(演讲20分钟,讨论5分钟,多学科交叉随机排序)
11:25-11:50
题目:碳点的新颖合成方法、发光机理及传感成像应用
演讲者:尹学博 教授 南开大学
郭维
11:50-12:15
题目:单分子弱相互作用的纳米通道研究及仪器研制
演讲者:应佚伦 博士 华东理工大学
12:15-13:30
午餐
产业对话(演讲20分钟,讨论5分钟)
13:30-13:55
题目:新技术发布-一种基于DNA四面体结构及双链特异型性内切酶的灵敏、多元microRNA检测
演讲者:董海峰 教授 北京科技大学
周蕾
13:55-14:20
题目:产业需求-便携式电化学传感器技术在幽门螺旋杆菌监测上的应用
演讲者:周文强 CEO深圳三相生物传感科技有限公司
科技创新(演讲20分钟,讨论5分钟,多学科交叉随机排序)
14:20-14:45
题目:新型异质结纳米晶分析传感技术
演讲者:郭少军 研究员 北京大学
郭维
14:45-15:10
题目:活体动物脑区神经活性物质的在线连续监测
演讲者:赵美萍 教授 北京大学
15:10-15:35
题目:肿瘤标志物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演讲者:李海芳 副教授 清华大学
15:35-16:00
题目:基于荧光量子点的生物检测新方法
演讲者:林毅 副教授 武汉大学
16:00-16:20
茶歇
16:20-16:45
题目:新型NO供体的制备、NO控释和原位监测
演讲者:万锕俊 教授 同济大学
张学记
16:45-17:10
题目:细胞功能分子的原位分析与质谱成像
演讲者:丁霖 副教授 南京大学(代鞠熀先)
17:10-17:35
题目:纳米生物传感分析及在健康领域的应用
演讲者:左鹏 副教授 华东理工大学(代叶邦策)
17:35-19:00
晚餐
具体会议情况请见会议手册:
2016年会议手册.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