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从《黑龙江省防震减灾“十三五”规划》印发实施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经省政府批准同意,《黑龙江省防震减灾“十三五”规划》已正式发布实施。《规划》要求,在“十三五”期间,全省地震监测能力达到2.0级,3分钟内完成地震自动速报,10分钟内完成仪器地震烈度速报,全省火山地震监测能力达到 0.5级。
加强监测组建区域监测台网
据介绍,黑龙江省有20余条活动断裂,40多个地震潜在震源区,一处深源地震区,两处火山区,存在发生破坏性地震和火山活动的地质构造背景。近年来,我省及周边地区发生多次破坏性地震和强有感地震,对我省造成了较大影响。《规划》针对我省中俄边境地区地震监测能力不足的现状,谋划了“中俄边境城市监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绥芬河市、抚远市、大兴安岭地区增加监测手段,开展数据共享,组建区域地震监测台网,提升地震监测能力。《规划》还针对农村民居地震安全薄弱的现状,制定“农村民居地震安全服务工程”,将全省28个贫困县与新兴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危房及棚户区改造等工程融合实施,加快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
震后救援2小时内驰援灾区
《规划》设定了我省防震减灾总体发展目标,并分别明确了防震减灾工作中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和应急救援三个方面的详细指标。一是全省地震监测能力达到2.0 级,3分钟内完成地震自动速报,10分钟内完成仪器地震烈度速报,全省火山地震监测能力达到0.5级;二是完成我省依兰-舒兰、密山-敦化等主要活断裂基础探测。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100%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全省建成国家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50个,省级示范市县5个,示范学校50所。防震减灾知识科普宣传受众率达到70%以上;三是建成省级地震应急处置系统,重点监视区实现与省级处置系统联动。震后1小时内提供震灾快速评估结果,2小时内救援队伍能赶赴灾区开展救援,12小时内灾民得到基本生活安置。全社会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知识普及率达到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