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卯着劲通过对数据的采集、分析,实现智能化、万物互联。在数据贵比黄金的时代,国内大型牧场还要继续拱手相送吗?
2017年杜邦先锋主办的中国青贮粗饲料大会
两年时间,富源牧业(蒙牛)携手帕莫瑞科技,通过近红外检测设备,已经初步建立了自己在青贮玉米检测方面的数据库和模型,对青贮玉米干物质、淀粉等营养成分的含量进行快速检测,截至目前,误差范围控制在2%以内。
数据库资源全部来自国内青贮玉米样品,极具代表性,可以说这是真正适用于中国青贮玉米检测的自有模型,不仅从根源上解决“测不准”、“误差大”等技术难题,更有可能在未来,为中国青贮粗饲料检测打造一座超级数据库。
不久前,由杜邦先锋主办的2017青贮粗饲料大会上,来自牧场、草业、育种、饲料、奶业、收割或检测设备供应企业等各位“大咖”,云集一堂。会议围绕青贮粗饲料产业新机遇的主题,展开讨论:
l 粗饲料包含的营养成分及含量是多少?如何测定?
l 依据什么来给粗饲料制定收购价格,从而筛选出优质的粗饲料供应商?
l 在繁忙的收割季,能否以最快的速度、最精准稳定的检测,实现对每车粗饲料质量进行监控和评级?
这三大难题,不只是此次会议关注的焦点,更是许多像富源牧业(蒙牛)一样的大型规模牧场,决定建立自有青贮玉米数据库的重要考虑和出发点。
为什么要建自有数据库?
在工业4.0的影响下,未来的大型规模牧场、粗饲料种植基地或供应商、育种企业,都需要更加智能的运营和管理,从种子开始,就有一双负责质量监控的“眼睛”和一个进行超级运算的“大脑”,帮助管理者控制生产、分析问题,而目前这一切都还停留在抽检,全凭人力,依靠“手感”和多年积累的经验做出判断,我们为什么不能改变?让生产智能化、数据化、可控化,让检测更加精准、快速。
青贮粗饲料产业将面临哪些改变?
定制化,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中国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下,种植收获的青贮粗饲料有着自己的特征,只有以此为样本建立的数据模型,才能适用、匹配我们的检测需求;
智能化,尤其对于国内大型规模牧场,在收割季对每车粗饲料,实现现场实时检测,同时上传数据,方便倒查;
向服务化转型,您不再是生产商,数据将赋予您行业专家的新身份,在未来,您很有可能会服务于全行业,提供精准快速的检测和数据分析。
为什么选择近红外?
一方面,近红外在线快检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实际检测中,数据重现性较好,稳定。另一方面,因为无损检测,省去了大量原先要将粗饲料磨成粉末的时间,真正实现快速检测,提高效率。
什么样的近红外,会给我们带来持续的价值?
A. 能帮助牧场拥有自己的数据库和模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粗饲料产业需要的绝不只是一台检测设备,这只能解决一时之难,真正能为产业客户带来长久利益的,是为其提供能够创造价值的服务和培训。在数据贵比黄金的时代,国内大型牧场还要继续拱手相送吗?
如果您不掌握自有模型,将意味着什么?您不断地提供具有价值的数据,而它们却从不属于您,不仅如此,您还需要为这些数据不定期地支付使用费,来“回购”这些重要数据所产生的结果。
而帕莫瑞科技通过为客户提供设备以及建模软件,帮助您建立粗饲料模型,共同开发,而所有数据资源均属于客户自有。
此外,自建模型,也意味着能够实现模型补充。随着使用者数据库中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增容扩充,可以轻松升级模型,将其训练得更加智能、高效、精准。
B. 便携,不是指体积和重量,而是“多变”
德国POLYTEC近红外光谱仪
这是德国Polytec近红外设备的两名重要“成员”:非接触式探头、主机。当您需要在现场对粗饲料营养成分进行快速检测时,它可以变身为拉杆式行李箱,“身高”不到80cm。
此外,我们的客户还可以将它用在实验室里,对粗饲料现场送来的大量样品,进行扫光谱,建立自己的粗饲料数据库。
C. 精准检测,只需1秒
非接触式探头
德国品质的检测器,可以在1秒内精准检测粗饲料的组分含量,此外,每秒扫100个光谱,从中选择相似度较高的优质光谱,以此作为建模的基础,误差范围可控制在1%~2%。
D. 无需前处理,直接检测湿样
粗饲料被切成1~2厘米,鲜样检测,按质定价。
E. 让收割和检测,实现同步、在线
红色圈为探头安装部位
国内CLAAS收割机曾安装德国品牌的近红外设备,主机与电脑放在驾驶室中,由光纤连接近红外探头,收割的同时,检测也同步进行,数据实时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