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最新资讯 » 正文

环球时报:对社会科学不诚实者需要零容忍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7-07  来源:仪器网  作者:Mr liao  浏览次数:47
核心提示:针对此前发生的一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对来自中国作者的论文集中撤稿事件,14日科技部会同多部门通报了最新调查进展,表示正对被撤论文逐一彻查,对查实存在问题的论文作者将严肃处理。对学术不诚信者必须零容忍,坚决遏制学术不端行为滋生蔓延。  长期以

  针对此前发生的一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对来自中国作者的论文集中撤稿事件,14日科技部会同多部门通报了最新调查进展,表示正对被撤论文逐一彻查,对查实存在问题的论文作者将严肃处理。对学术不诚信者必须零容忍,坚决遏制学术不端行为滋生蔓延。

  长期以来,我国广大的科技工作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涌现了一大批像黄大年、李保国这样具有爱国之情、报国之志的优秀科学家,堪为世范。

  这起撤稿事件严重损害了我国科技界的国际声誉和整体尊严,影响十分恶劣。也反映出我国学术环境和对学术不端行为的防范体系、惩戒力度都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对学术生态中的“病灶”亟须对症下药。

  当前,我国科研评价制度还不够完善,现实中,一些单位分类评价改革措施落实不到位,还存在一刀切的做法。对学术不端的惩处多停留在学术道德批评和内部处理层面,导致学术造假成本过低,难以对科研不端行为形成有力震慑。

  此次撤稿事件中,个别科技工作者底线意识不强,在名利诱惑面前心态失衡,从事了造假和学术不端行为,应承担首要责任。与此同时,一些第三方中介机构打着科技服务的幌子,行代写代投之实,甚至提供虚假同行评议信息,收取高额费用,毒化学术生态,应予坚决铲除。

  圣洁的科学殿堂容不得半点不端行为抹黑。有关部门应以处理此次撤稿事件为切入点,查查体、治治病,深化科研评价制度改革,强化以“品德、能力、贡献”为核心的人才评价导向,推动相关学术机构完善学术期刊跟踪监测机制,加强科研学术领域诚信建设与联合奖惩,力争从根本上铲除论文造假的土壤,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在这个科研创新的黄金时代,广大科技工作者应该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维护求真务实的科研环境和学术生态,坚守高尚的道德操守,秉承严谨的科学精神,让“科技森林”日益枝繁叶茂。


 
 
打赏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环球时报:对社会科学不诚实者需要零容忍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