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最新资讯 » 正文

清华大学工程院王晓东:科技产业以外新兴产业接通只是一段时间原因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7-06  来源:仪器网  作者:Mr liao  浏览次数:29
核心提示:“我对中国生物医药的体会,就是需求实在太大、太严峻。”7月3日,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王晓东在出席第十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暨首届官洲国际生物论坛时如此感慨。  作为全球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生物技术药物产业近年来飞速发展。据Cortelli

  “我对中国生物医药的体会,就是需求实在太大、太严峻。”7月3日,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王晓东在出席第十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暨首届官洲国际生物论坛时如此感慨。

  作为全球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生物技术药物产业近年来飞速发展。据Cortellis数据统计,截至到2016年底,全球处于临床到上市阶段的生物药共4747个,与化学药规模比例已缩小为1:1.34。但在王晓东看来,中国生物医药的现状基本上是处于一个比较混乱的过程,一方面有庞大的需求,另一方面发展现状又表现为低端、混乱。

  业内齐聚广州探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在政策和资本的双重刺激下,生物医药产业迎来井喷之势。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志英7月3日在首届官洲生物论坛上表示,生物产业是当前创新最为活跃、影响最为深远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广州现有457家生物高新技术企业和15家生物领域主板上市企业。

  数据显示,2016年,广州生物与健康产业实现增加值431.19亿元,在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中的占比超过了20%。

  然而,由于中国生物医药与欧美地区的研发起步时间相差不大,一些业内人士寄望生物医药能够实现“短道超车”,能够使“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但到目前为止,这种愿景还未成为现实。

  王晓东认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大致有三方面特点:一是高端、高价附加值的药品基本被国外的跨国公司拿走;二是终端的非专利药市场面临很多没有统一标准的“战国”时期;三是有很多特有的、无标准的“神药”。

  对于中国生物医药的差距,美国FDA单克隆抗体生物药部审评专家和肿瘤生物药审评部审评专家张磊公开表示,中国生物药和国外的差距非常大,路还很长。在美国FDA一整套标准之下,中国的短板还是很明显的,特别是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

  行业春天已来临?

  从所谓“东亚病夫”到“仿制药大国”,中国制药一直希望走出国门,在国际市场有一席立足之地,但中国医药的全球贡献率不足5%。 尽管如此,王晓东仍相信,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春天已经来临。他指出,发展生物医药需要三个非常重要的支撑点,包括放开的政策、专业的人才和社会资本。 “原来学生物的、生命科学的还是一个冷门的事情,上个月我在我们研究所开了一个推介会,宣讲研究所的科研成果,居然有30多家研究机构听我们讲,说明这个社会对生物医药的投资热度起来了。”王晓东认为,生物医药的全产业链打通只是时间问题,随着基础科研的进一步发展,生物医药行业将成为继家电、互联网之后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行业。

  对此,国内一家专注生物药研发的上市公司副总经理表示,生物医药产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前20年的化学药在中国只是一个仿制的过程,如果中国企业做化学药想要超车,就要担斥巨资也可能研发不出成果的风险。而生物制药虽然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但完全有可能做出创新的产品,尤其是在一些海归团队回国之后,也带回了先进的技术和理念。

  据中国健康产业蓝皮书统计,2016年中国市场上生物药的销售额为1298亿元,占国内药品市场总量9.0%,而发达国家生物药占比达25%。该副总经理表示,现在国内有不少初创型的生物制药企业,在细分领域上已逐渐成为不可小觑的生力军,随着政策和资金的逐步放开、重视,未来生物制药的比重和地位也会随之提升。

  本文转载自“每日经济新闻”。

 
 
打赏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清华大学工程院王晓东:科技产业以外新兴产业接通只是一段时间原因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