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磁共振网络会议(iCMR 2017)特邀报告
固体核磁共振技术在膜蛋白研究中的应用
王申林 研究员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报告摘要:
生物固体核磁共振技术是膜蛋白研究的新兴技术手段,其优势是可以在模拟生物膜的环境中研究膜蛋白的结构和动态学性质。在本次报告中,我们将介绍生物固体核磁共振技术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分析策略,包括稳定同位素标记、核磁信号指认相关实验、顺磁NMR、结构解析方法等。我将结合经典案例,介绍固体核磁共振在七次跨膜蛋白、离子通道蛋白、调控蛋白等大分子量膜蛋白上的应用。
报告人简介:
王申林,理学博士,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北京核磁共振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2年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学士,2008年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博士,2009-2012加拿大Guelph大学博士后研究,2013年开始在北京大学担任教职。2008年入选海外优秀留学生奖学金,2010年得到加拿大健康研究院(CIHR)博士后资助,2015年入选第十一批“青年千人”计划。王申林研究员主要从事生物固体核磁共振研究,针对大分子量膜蛋白和RNA发展相应的固体核磁方法,包括核磁脉冲序列的设计,生物大分子稳定同位素标记的发展,顺磁NMR的应用, 蛋白质结构的固体核磁共振解析等。首次实现了快速魔教旋转条件下,基于1H固体NMR技术的RNA内氢键分析;首次实现了酵母表达体系的选择性13C同位素标记技术;完成了固体核磁共振解析的七次跨膜蛋白结构。相关工作发表在Nat. Methods, Chem Comm, Sci Rep, JACS,JBNMR等学术期刊。
报名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