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尔康院士曾任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所长,1952年上海沪江大学毕业,1959年在捷克获博士学位(导师诺贝尔奖获得者J.海洛夫斯基院士),1991年当选中科院院士,1993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6年当选日本分析化学学会荣誉会员。汪尔康院士长期从事电化学与电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及环境与生命科学分析研究,“七五”开始至“十二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分析和电分析化学方面重大、重点项目以及国家攻关863和973项目和现国家重大项目的参加人和负责人,按国家及科技发展需要,均很好地完成任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4项)和省部级奖11项及吉林省首届科技进步特殊贡献奖,国际奖2项,发明专利40多项。已发表论文900多篇,SCI收录800多篇,总引31,000多次。h指数91。国际大会报告和专题报告100多次,在27个国家和地区作学术报告200多次。涉及分析化学,电化学与电分析化学,环境与生命科学分析。主编《21世纪的分析化学》(1999)、《生命分析化学》(2006)和《分析化学手册》(第三版,2016)及《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化学卷》编委副主编。在美、法、日和香港的5所大学聘为客座教授。为九种国际化学杂志编委,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曾长期担任“分析化学”主编。他热心国际学术交流:作为中方负责人创办中日分析化学会议四届(1983-1991),后扩展为亚州分析化学会议第一届(1991),至今已第16届(2016),再扩展为IUPAC国际分析科学会议第一届(1991),至今第6届(2017);创办中法生物电分析化学会议第一届(2001),至今己第八届(2012);创办国际电分析化学会议(ISEAC),会议一直在长春召开,每两年一次,自1987年开始至今已16届;创办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每两年一次,自1985年开始至今已17届。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00多名。其中,3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4人获中科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5人获中科院院长奖学金特别奖,9人获优秀奖;10多人获中科院各类冠名奖;4人获国外引进青年千人创新人才;博士后15名(1人获全国优秀博士后奖)。他本人多次获优秀导师称号。2017年(2005-2015),2016年(2004-2014),2015年(2003-2013)和2014年(2002-2012)连续获选Web of Science公布的全球高被引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