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单细胞培养
单细胞培养是用离体的植物细胞,或将植物组织用酶处理使其
分散成单个的游离细胞,在无菌条件下,诱导分化获得单细胞无性
繁殖系的培养方法。可分为细胞悬浮培养和固体培养基培养两种。
细胞悬浮培养是将愈伤组织或较为分散的组织,在液体培养基中振
荡培养,产生分散的悬浮细胞,经过更换新的培养基(继代培养,s
ubculture)使细胞大量增殖,便可得到大量的细胞群体。固体培养
基培养时,将分离得到的植物细胞借助固体平板培养、微室培养等
方法,培养得到单细胞无性繁殖系。此技术可用于特定细胞的研究
,并已成为一些药物和次生产物的工业化生产以及无性系快速繁殖
、突变体选育的有效方法。在转基因植物的基因工程操作中,检测
目的基因是否导人植物细胞,常需要应用它。单细胞培养得到的大
量细胞,可以进一步通过组织培养分化出根、茎、叶,发育成一完
整植株。
原生质体培养与细胞融合
植物原生质体(protoplast)是指去掉细胞壁的“裸露”植物细
胞。原生质体在适当的外界条件下还可以再生出细胞壁,进行有丝
分裂,形成愈伤组织和诱发再生植株。外源的染色体、DNA或细胞
器容易导入原生质体,所以原生质体培养是植物细胞杂交、改造植
物品种的一种有用方法。全部过程包括原生质体分离、原生质体培
养、体细胞杂交、细胞壁诱生和再生植株的产生等环节。
原生质体分离一般都采用酶解方法,将消毒过的植物组织置于
纤维素酶、果胶酶和半纤维素酶的混合溶液中,使细胞壁降解获得
原生质体悬浮液,离心后可得较纯的原生质体。在细胞壁被溶解后
,胞间连丝会发生膨大,相邻细胞的原生质和细胞器通过膨大的胞
间连丝可以流到一起,实现原生质体的自发融合。这种自发融合一
般只限于一个物种之内,为了实现远缘物种之间的细胞融合
原生质体融合有几种不同情况。一种是细胞质融合,细胞核
未融合,两核处在共同的细胞质中,成为异核体(heterokaryon)或
异核细胞(heterokal‘yocyte);如果细胞质和细胞核都融合则成
为同核体(homokaryon)。异核体中的两个细胞核若亲缘关系太远,
其中一个核的染色体,会一个个被排除掉,甚至整个核完全消失,
但细胞质依旧是杂合的,成为细胞质杂种(cybrid)。
经过融合处理后的混合原生质体,需要用较软的培养基支持原
生质体进行培养,同时要有一个设计周密的选择和鉴定程序,以便
及时、准确地识别出体细胞杂种或细胞质杂种。
(本文由上海光学仪器厂编辑整理提供, 未经允许禁止复制http://www.sgaaa.com)
合作站点:http://www.xianweijing.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