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最新资讯 » 正文

黄超兰制作团队首次在单氨基酸解像度和单细胞本质准确鉴别RBP相结合启动子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6-26  来源:仪器网  作者:Mr liao  浏览次数:20
核心提示:2021年6月10日,北京大学医学部精准医疗多组学研究中心黄超兰团队,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薛愿超团队、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孙青原团队,合作在Nature Cell Biology上发表了题为“Global profiling of

  2021年6月10日,北京大学医学部精准医疗多组学研究中心黄超兰团队,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薛愿超团队、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孙青原团队,合作在Nature Cell Biology上发表了题为“Global profiling of RNA-binding protein targetsites by LACE-seq”的论文,该研究开发了可在微量细胞中鉴定RNA结合蛋白(RNA-binding protein, RBP)作用靶点的新技术LACE-seq(Linear amplificationof cDNA ends and sequencing)。通过线性扩增逆转录酶在RBP结合位点处的终止信号,首次实现了在单碱基分辨率和单细胞层面精准鉴定RBP的结合位点,为研究 RBP在胚胎发育和生殖疾病中的功能机制打开了大门。

  在本研究中,黄超兰团队使用原创新颖的微量样品蛋白质组学技术对Ago2-/-卵母细胞和空白对照细胞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共鉴定到2715个蛋白,其中与Ago2结合的蛋白数量为1155个。与对照组相比,在Ago2-/-卵母细胞中出现特异性上调和下调的蛋白数量分别为170和80个。根据endo-siRNA密度将蛋白分为两组后的分析结果显示,Ago2-/-卵母细胞中endo-siRNA密度与蛋白质水平变化呈正相关趋势。此外,黄超兰团队还根据LTR序列逆转录建立了新的数据库进行de novo分析,结果表明在Ago2-/-卵母细胞中可检测到的LTR衍生且上调的嵌合蛋白比例为17.6%。蛋白组学分析结果证实了嵌合蛋白的存在,并进一步说明Ago2-endo-siRNA介导的翻译调控广泛存在于小鼠卵母细胞中。

  此前,黄超兰团队与浙江大学方群团队合作在单细胞蛋白组学分析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成果于2018年发表在AnalyticalChemistry上[1]。目前基于质谱的“单细胞”和“极微量样品”蛋白质组学技术已上升到皮升级gOAD chip (3.0), 连续在2019和2020年的国际权威会议上被认可为单一体细胞中鉴定最高蛋白量的最灵敏方法。多组学中心在黄超兰教授的带领下,将继续深耕前沿技术方法开发,为推动基础生物学和临床领域的创新研究提供最有质量保证的蛋白质组和质谱技术手段。

  北京大学医学部精准医疗多组学研究中心主任黄超兰教授,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薛愿超研究员,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孙青原教授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博士研究生苏瑞宝、生物物理所副研究员曹唱唱、动物所博士研究生樊立华为本文的共同一作。

 
 
打赏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黄超兰制作团队首次在单氨基酸解像度和单细胞本质准确鉴别RBP相结合启动子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