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最新资讯 » 正文

光谱学助力 之中德共同辨认出硫钾离子通道胺类新机制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6-23  来源:仪器网  作者:Mr liao  浏览次数:22
核心提示: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田长麟教授研究组与德国莱布尼茨分子药物所Adam Lange及孙涵课题组合作,应用固体核磁共振、单通道电生理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等方法揭示了NaK离子通道的离子选择性新机制。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自然·通讯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田长麟教授研究组与德国莱布尼茨分子药物所Adam Lange及孙涵课题组合作,应用固体核磁共振、单通道电生理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等方法揭示了NaK离子通道的离子选择性新机制。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离子通道是细胞膜上的一类特殊亲水性蛋白质微孔道,在细胞膜上形成动作电位和梯度电位,决定细胞的兴奋性和传导性。绝大多数离子通道对不同的离子有选择性的通透,但仍有一部分离子通道可以非选择性地通过几种离子。研究人员在KcsA钾离子通道结构基础上,提出了“钾离子通道通过选择过滤器中主链C=O形成水合离子配位方式实现离子选择性”的静态机制模型,获得了广泛认同。但是,近年来高分辨率X-射线晶体结构显示NaK离子通道在结合不同离子时其静态通道结构完全一致,这无法解释其如何识别和通透这些离子。

  田长麟课题组以非选择性通道NaK为研究对象,将其重组装到磷脂双分子膜内(还原离子通道所存在的细胞膜环境),并与Adam Lange组合作,通过魔角旋转固体核磁方法获得高分辨固体NMR谱图,并获得了不同金属阳离子条件下谱峰归属。NMR谱图数据表明,NaK在生理环境下通道存在两种构象,钾离子选择结合其中一种,而钠离子选择另一种。双方进一步通过固体核磁对原子间距离测量勾画出了两种构象的结构差别,并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验证了两种构象分别对K+和Na+有高度的选择性。

  这一研究成果提出了离子通道选择性的新机制。

 
 
打赏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光谱学助力 之中德共同辨认出硫钾离子通道胺类新机制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