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裂变工具还能用吗?任务宝怎么用?
微信在《关于利诱分享朋友圈打卡的处理公告》(以下简称《公告》)里面提到:某些公众号和APP通过返学费、送实物等方式,利诱微信用户分享链接到朋友圈,严重影响朋友圈的用户体验,违反了《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情节严重者将被永久封号。
这两天一直有人在问,裂变工具还能用吗?
我们不妨再看看官方发出的《公告》↓
(滑动查看公告截图)
针对利诱分享朋友圈的行为,微信团队在公告里进行了处罚说明。虽然公告里没有提及公众号海报裂变,但我们也借此机会好好思考一下:公众号裂变,今后该怎么做?
01
微信一直在努力维系良性社交关系,规矩并不是这两天才定的,处罚也不是这两天才有的事。之前清洗违规微商账号,现在点名批评朋友圈打卡模式,都是微信日趋成熟、越来越注重用户体验的表现。
既然规则一直没有改变,那么之前不能做的,现在还是不能做;之前能预防的,现在还是能预防。我们用裂变宝这样的工具做海报裂变活动,近万场活动里面被永久封号的一个也没有,被处罚(限制接口权限、清除活动期间涨粉)的公众号一只手能数得过来。
并不是之前没有规则的制约,而是大多数公众号做裂变涨粉还达不到被封的量级,并且用工具做裂变完全可以提前制定防封措施。
02
打卡诱导分享朋友圈之所以被禁,是因为连续打卡周期长、分享具有强制性,对微信社交存在明显的干扰。
分享可增加抽奖机会、中奖概率这类玩法也因为一些恶意作假的人(很多人利用裂变抽奖工具做假活动,事后不给用户发奖励),使得用户深恶痛绝。
但我们也要看到,内容真实、形式有趣的优质活动是用户能够接受的,一些有意思的刷屏活动我们甚至还争相转发。在《公告》留言区,也有疑惑与反对的声音:“打卡分享能够帮助我坚持学习,我觉得这种模式很好,有必要一棒子打死吗?”“打卡听的课程很优质,微信封杀之后我是不是没法听课了?”
用户增长的核心在于内容产品而非裂变工具,工具只是代替了重复性、机械性的人工核验工作,随着裂变工具的不断优化、迭代,野蛮粗暴的获客方式会逐渐消失,但裂变不会走到尽头。
对腾讯而言,上千万做裂变增长的企业带来的强大势能,是阿里系、百度系、头条系望尘莫及的,如果全面打压裂变增长,这批用户又将何去何从呢?
03
△a教育平台涨粉数据
用户行业:教育培训类
裂变奖品:迪士尼双语书籍
推广渠道:公众号推文
裂变工具:运营指南裂变宝
涨粉数量:活动共计涨粉4914
任务人数:14人
单粉价格:<0.34元
△x银行涨粉数据
用户行业:金融类
裂变奖品:50元京东卡
推广渠道:公众号发推文1篇
裂变工具:运营指南裂变宝(年费)
合作方式:提供裂变工具并全程指导
涨粉数量:活动开启当日共计涨粉20000+
任务人数:60人(拉新60人即可领奖)
裂变比率:300%
粉丝留存率:95%(统计为3天后)
这些都是裂变增长的真实案例,各行各业都适用,就连农业方面的公众号,都能通过送测糖仪裂变了近5000粉丝。获客成本低、时间短,有稳定的流量入口,能够有规模地获取精准用户,这不就是大家想要的流量红利吗?
再看微信近期的动作:流量主门槛降低、开放朋友圈第三条广告位、处罚朋友圈诱导打卡分享行为……谁不想把渠道把控在自己手中呢?
微信点名朋友圈打卡分享之后,我们做公众号、社群裂变可以更加谨慎,但不必草木皆兵。
某个领域突然火了,就容易引发“一拥而上、一哄而散”的闹剧,而裂变增长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它能够发展到今天,是市场和需求决定的,也是用户决定的。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如果你也想把握住这一波红利,何不现在就开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