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最新资讯 » 正文

520 不如独自磕糖吧!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5-22  来源:仪器网  作者:Mr liao  浏览次数:38
核心提示:时事热点总有一些情侣,在日常互动中会让人觉得如同吃了糖一样甜蜜蜜,被磕CP党称之为“发糖”。   互动可以很甜,笑容可以很甜,声音可以很甜……   似乎甜这个原本作为
时事热点总有一些情侣,在日常互动中会让人觉得如同吃了糖一样甜蜜蜜,被磕CP党称之为“发糖”。   互动可以很甜,笑容可以很甜,声音可以很甜……
   似乎甜这个原本作为味觉表示的词,可以用来形容一切。
   人类对甜,到底是有多喜爱?
   在520这个甜甜的日子里,小编就和大家说一说“糖”吧~(一本正经地推了推科普作者的眼镜.JPG)
   甜味应该是印刻在人类基因里的味觉记忆。糖分代表着能量,而在远古时期,人类想要获得糖分,只能依靠植物果实和蜂蜜,品尝甜味属于奢侈享受。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逐渐能够从甘蔗甜菜等作物中提取糖分,制糖业产生,但是由于生产力限制,糖的价格仍旧不低。
   1802年,世界上第一座甜菜糖厂在东欧建立,随后俄国也建成一座甜菜糖厂。欧洲各国相继建厂,甜菜制糖业很快兴起。制糖业进入机械化时代,产能爆发,糖终于变成了寻常百姓也能随时品尝的甜蜜滋味。
   糖
   糖类物质是多羟基(2个或以上)的醛类(Aldehyde)或酮类(Ketone)化合物,在水解后能变成以上两者之一的有机化合物。
   糖在化学上主要分为单糖(葡萄糖,果糖等)、双糖(蔗糖,乳糖等)和多糖(淀粉,纤维素等)以及淀粉酶等。在日常生活中,一般将糖按照形态色泽如白砂糖、绵白糖、红糖、冰糖等区分。
   随着糖越来越廉价,加上摄入糖所产生的愉悦感,糖分超标也逐渐变成了现代人的烦恼之一。
   作为高热量的碳水化合物,糖分过量摄入会引起肥胖、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以及龋齿等疾病。
   因此,人类又开始研究制造代糖。即以甜味剂替代蔗糖制品。
   甜味剂
   甜味剂一般指甜味的食品添加剂,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按其化学结构和性质分为糖类和非糖类甜味剂。
   天然甜味剂有甜菊糖、甘草、甘草酸二钠、甘草酸三钾和三钠等。人工合成甜味剂有糖精、糖精钠、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阿力甜等。此外,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淀粉糖和乳糖等糖类物质,虽然也是天然甜味剂,但因长期被人食用,且是重要的营养素,通常视为食品原料,在中国不作为食品添加剂。
   甜味剂的安全
   对于常用食品添加剂,我国均有明确的添加标准。对于甜味剂来说,主要有《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G B 2 7 6 0 - 2 0 0 7 )以及《食品甜味剂国家标准》。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食用符合添加剂标准的甜味剂制品,是不用担心安全问题的。不过,对糖尿病患者或一些特殊情况的人群来说,是否可以食用添加剂,需咨询医生。
   最后,关于一些标注“0糖0添加”的食物或饮料,虽然可能确实没有额外添加糖,但是食物本身也会含有一定的糖分,所以,即使“0糖0添加”,也不能毫无节制的吃哦。
 
 
打赏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520 不如独自磕糖吧!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