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系作为植物生产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植物进行水分吸收、营养吸收、以及其他一系列合成作用的器官,利用根系分析仪对植物根系生长进行分析,进一步研究间作系统种间关系和竞争机制,探讨间作系统的间作模式、合理密度和水肥管理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森林生态系統物质和能量环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系是植物吸收养分和水分的重要器官,同时又直接参与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对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和保持土壤生产力有重要作用。随着研究手段和对根系认识的不断深入,林木根系生态学成为一个迅速崛起的新型学科。
目前,对油松的相关研究较多,而对于高海拔地区油松根系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对贺兰山高海坡油松根系空布规律进行探讨,对油松高海拔种植、移植和造林理论提供依据,为构建贺兰山油松根系分布模拟模型提供借鉴,明确松根系形态对单木的生产力和稳定性及健康程度的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系不仅是植物固定和机械支撑的器官,同时,根系在水分和养分吸收、同化物分配方面也至关重要。但是对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根系的研究却直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研究的不断深入,生物量的测定才逐渐受到重视。据估计,森林生态系统中地下部分(主要是细根)的年生物量要大于地上部分,尤其是在土壤贫瘠的森林立地。森林生物量、生产力的研究成果,对丰富植被生物量,生产力格局,植被的恢复、经营和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植物对土水分和养分的竞争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植物根系在土中的时空分布。
从根系固持树体和吸收水分、养分等方面来考虑,林木地上部分的生长状况反映了地下根系的生长状况,二者是统一的。但从根系对水分、养分的吸收面积和效本来看,无疑以中根、小根和细的作用更大,特别是细根生长和周转速度,对林木碳分配和养分循环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这部分根系占有的比例很小(仅占根系总量的10%),用总根量来表达林木地上部分与地下根系的关系很容易盖它们之间的差异,应深入研究始根周转、根际营养动态变化、土壤酶活性与根系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对揭示不同优势等油松单木的生产力和稳定性及健康程度有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