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用水常常是容易被忽视却又是实验过程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试剂。 实验室的生化分析检测对水质要求很 高[1], 水质达不到要求将会对其部分检测项目的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纯水作为生化反应的载体或介质、样品或实际的稀释液和溶剂[2], 在 全 自 动 生 化 分 析 仪 检 测 过 程中起到清洗样品探针、试 剂 探 针、搅 拌 棒、冲 洗 池、比 色杯、清洗 仪 器 管 路、稀释清洗液等作用,还 参 与 试 剂 空 白的反应。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与检测方法 钙测定试剂盒是德国的 CENTRonIC 试剂,检测方法是偶氮砷Ⅲ法;镁测定试剂盒是四川迈克试剂,方法是 XB法;磷测定试剂盒是四川迈克试剂,检测方法是紫外法。 校准品和质控品是由四川迈克公司提供。 1.2 仪器与参数 仪器是日立 708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根据试剂厂家提供的参数在仪器上设定参数。 1.3 采血试管 江苏康健公司生产的含分离胶的血清试管。 1.4 标本来源 入选条件: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均正常的医护人员体检人群 75 名,年龄为 21~28 岁。 1.3 实验方法 1.3.1 将入选人群随机平均分配到 A、B、C 3 组,每组 25名。A 组采用优普 UPS-I-100L 1.0 μS/cm 提供的纯水,B 组采用优普 UPS-I-100L 1.0~3.0 μS/cm 提供的纯水,C 组采用优科 LTS-3551 3.0μS/cm 提供的纯水。 A、B、C 3 组使用同一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立 7080)。 1.3.2 第 1 天使用迈克定标品和质控品进行定标和做质控,待定标和质控通过后,将 A、B、C 3 组标本使用上述要求的纯水, 使用上述的检测试剂盒分别检测血液中的钙、镁、磷含量。 第 2 天和第 3 天不再定标,将第 1 天所做的A、B、C 3 组标本使用所要求的纯水再次检测其钙、 镁、磷含量。 1.4 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经过 SPSS 13.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数据以x±s 表示。 用近似 t 检验概率法进行组间显著性差异统计,每次检测结果均与第 1 天质控校准后结果进行比较,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 组第 1 天检测结果与第 2 天进行分析 P 0.05,第1 天检测结果与第 3 天进行分析 P 0.05, 第 2 天检测结果与第 3 天进行分析 P 0.05, 说明 A 组 3 d 的 3 组间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且 A 组 3 d 结果均在参考范围内,表明 A 组检测结果非常稳定。 B 组第 1 天检测结果与第 2 天进行分析 P 0.05, 第 1 天检测结果与第 3 天进行分析 P 0.05, 第 2 天检测结果与第 3 天进行分析 P 0.05,说明 B 组 3 d 的 3 组间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 B 组 Ca 第 3 天有检测结果超出参考范围上限;Mg 第2、3 天有检测结果超出参考范围上限;P 第 3 天有检测结果超出参考范围上限,表明 B 组检测结果与 A 组检测结果相比稳定性较差。 C 组 Ca、Mg、P 第 1 天检测结果与第 2 天进行分析 P 0.05,第 1 天检测结果与第 3 天进行分析 P 0.05,Ca、P 第 2 天 检 测 结 果 与 第 3 天 进 行 分 析 P 0.05,Mg 第 2 天检测结果与第 3 天进行分析 P 0.05,说明 C 组3 d 的 3 组中 Mg 两两比较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变化差异大,而 Ca、P 检测结果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但变化差异较小,表明 C 组检测结果非常不稳定。 见表1。 3 讨论 实验室用水一般选用二级, 酶学测定应选用一级水。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使用纯水,利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对生化仪的加样针、试剂针和反应槽以及所有与其连接的管路进行冲洗和清洗[3],如果水中离子含量不符合要求,将通过这些部件携带,从而对部分项目的测定结果造成影响。 实验室的纯水并非不含任何杂质。 目前多采用混合纯化系统制备纯水,其基本装置用滤膜预处理系统的供水、结合炭吸附和离子交换处理,最后以孔径 0.45 μm 的滤膜除去微生物[4],经此方法可获得二级甚至一级纯水。 为此通过本次研究 3 组 数 据 连 续 3 d 跟 踪 的结 果 发现,使用导电率 1.0 μS/cm 的纯水检测钙、镁、磷的结果相对于使用导电率 1.0 μS/cm 纯水的稳定性更好,也减少了工作中因失控而必须定标的次数,给科室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研究结果表明水机水质直接影响到钙、镁、磷的检测结果及稳定性,也是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和精密性的一个关键因素[5]。 当发现钙、镁、磷检测结果的稳定性不佳时,应首先考虑到纯水的导电率是否已经 1.0 μS/cm, 并观察水机工作状态[6]。 若不能及时纠正水机水质情况,则应观察质控结果,一旦出现失控情况需立即进行校准。 只有在校准通过,质控在控的情况下方可出具报告。 从本研究中也可以看出,报告结果的准确性不仅要考虑试剂和仪器,同时也应随时考虑和观察水机水质, 当导电率 1.0 μS/cm 时应立即更换滤芯。 如更换滤芯后仍然无法控制水机水质的情况下,建议更换水机。 在实际工作中,除应注意实验用纯水制备时的质量外,还应重视纯水的贮存、运输和使用过程,否则会使纯水等级下降而不符合实验要求[7-8]。 对实验室的纯水进行严格规范的质量控制,定时监测其导电率,绘制质控图。
[导读]不同电导率的水质影响钙、镁、
磷检测结果,电导率3.0 μS/cm 的钙、镁、磷检测结果稳定性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