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标准塑料制品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质轻、防水、耐用、生产技术成熟、成本低等优点,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塑料包装材料在世界市场中的增长率高于其它包装材料。如今,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生活正向便利化、卫生化发展。为了顺应这种需求,一次性泡沫塑料饭盒、塑料袋、筷子、水杯等开始频繁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些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的包装材料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
但随之而来的是,这些包装材料在使用后往往被随手丢弃,造成“白色污染”,这些被丢弃在环境中的废旧包装塑料,不仅影响市容和自然景观,产生"视觉污染",而且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还会造成潜在危害。
中国是世界上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所以“白色污染”日益严重。为防治“白色污染”,加强塑料污染的治理,我国从行政和技术两个方面采取措施。其中,行政方面包括加强管理、强制回收、法律法规。技术方面包括采取以纸代塑、采用可降解塑料、从法律上进行规定、限塑令与政府管理等。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建立健全塑料制品长效管理机制,今年一月份,国家发改委联合生态环境部就在行政方面针对我国塑料污染的现状颁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 生态环境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提出:到2020年,率先在部分地区、部分领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到2022年,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费量明显减少,替代产品得到推广,塑料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利用比例大幅提升;在塑料污染问题突出领域和电商、快递、外卖等新兴领域,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塑料减量和绿色物流模式。到2025年,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和回收处置等环节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多元共治体系基本形成,替代产品开发应用水平进一步提升,重点城市塑料垃圾填埋量大幅降低,塑料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意见》的主要内容包括总体要求,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推广应用替代产品和模式,规范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和处置,完善支撑保障体系,强化组织实施。
其中,在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方面,《意见》明确:禁止生产和销售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禁止以医疗废物为原料制造塑料制品。全面禁止废塑料进口。到2020年底,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禁止生产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到2022年底,禁止销售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
禁止、限制使用的塑料制品则包括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具,宾馆、酒店一次性塑料用品,快递塑料包装。
推广应用替代产品和模式具体内容有:推广应用替代产品,培育优化新业态新模式,增加绿色产品供给;规范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和处置包括:加强塑料废弃物回收和清运,推进资源化能源化利用,开展塑料垃圾专项清理;完善支撑保障体系具体指:建立健全法规制度和标准,完善相关支持政策,强化科技支撑,严格执法监督;强化组织实施则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和强化宣传引导两方面内容。
上述《意见》指出要加强引导公众参与垃圾分类。当前,我国的垃圾分类已经从部分试点地区开始转向全面实施推广阶段,垃圾分类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这项工作作为塑料污染治理的重要一环,其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眼下,正值我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收官年,希望上述政策的出台能够为这场环保大战再添动能。
更多详情请点击以下附件:
《国家发展改革委 生态环境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