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仪器信息网讯 2011年10月23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主办,湖南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和江苏江分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2011年第十一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在湖南长沙市芙蓉华天大酒店成功召开;来自各界的350余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整个会场座无虚席。
会议现场
上午八点三十分,在芙蓉华天大酒店—华天全厅举行了简短而隆重的开幕式,大会由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老主任委员、名誉主任委员、上海师范大学章宗穰教授主持。
湖南大学副校长曹一家教授致辞
湖南大学副校长曹一家教授致欢迎辞。曹校长在致辞中代表湖南大学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湖南大学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祝愿各位工作愉快,身体健康!
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南大学吴海龙教授做工作汇报
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南大学吴海龙教授向大会作了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的近期工作汇报。吴教授回顾了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的发展历史,介绍了专业委员会的主要工作。同时,也介绍了本次会议的主要目的和重要意义。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长宽先生致辞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长宽先生在讲话中肯定了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的工作。并建议让专家和企业沟通,使科研成果产业化、工程化,将我们自己研发出来的技术推向市场。另外刘先生还介绍了仪器仪表学会最近的工作:针对食品安全及检测问题给工信部和国务院建议在全国建立3-5个食品质量安全检测示范中心,为食品生产企业的实验室建设做以示范,帮助他们培训人员。此建议得到国务院和工信部的重视,目前正准备立项。
湖南大学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蒋健晖教授致辞
湖南大学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蒋健晖教授介绍了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基本情况、发展历程及科研成果,并希望各界人士就中国分析化学发展,特别是化学传感前沿进行交流和讨论,共同推动重点实验室的发展。
上海师范大学章宗穰教授主持开幕式
最后,上海师范大学章宗穰教授也回忆了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发展的几个重要时间节点和取得的一些成绩。目前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已经组织或参与组织了三次国际会议,并建成包括湖南大学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内的4个与化学传感器研究有密切联系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开幕式之后,进入大会报告阶段。本次会议共包括11个大会报告,42个分会邀请报告,58个口头报告以及100多篇论文报展。
姚守拙院士(湖南大学)
报告题目:New Functional Materials for Chembiosensing
姚守拙院士在报告中介绍了21世纪以来化学和生物传感技术特别是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的发展现状,并介绍了课题组在新功能材料的研发及应用方面的工作,主要包括:DNA和相关生物分子功能化的金纳米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功能化的TiO2纳米管、生物相容性聚合物、金属纳米粒子和碳纳米管的组装等各方面的研究和应用。
杨秀荣教授(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所)
报告题目:双偏振干涉测量技术研究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基于功能化脱氧核酸实时无标检测小分子
杨秀荣教授介绍了生物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及相关问题。主要介绍了课题组相关工作:利用双偏振干涉测量(DPI)技术研究了DNA与溴化乙胺、精胺的相互作用,DNA-药物相互作用,抗癌药物柯喃因与多腺嘌呤DNA的相互作用及柯喃因的检测等相关问题。此外还介绍了汞离子(Hg2+)与多胸腺嘧啶DNA的相互作用及Hg2+的检测,并预期这种基于功能化脱氧核酸为特异性识别元素的传感策略能推广到其它各种分析物的检测,并且能同时研究其相互作用,更深入地了解其结构特征。
庄乾坤先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报告题目:国家自然基金委分析化学学科发展战略与项目资助情况
庄乾坤先生首先介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定位,即引导源头创新和基础研究,并且强调了源头创新、科技人才和创新环境三大策略。然后详细介绍了基金资助的研究项目、人才培养和科研环境等三大系列。其中特别指出在人才培养系列中国家将添加“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以鼓励和推动青年工作人员的科研创新。庄先生在报告中还分析了分析化学近年来的财政投入增长情况,并指出社会越发展,分析化学就越重要。最后,庄先生鼓励大家申请国家项目,但是同时也提醒大家要正确对待项目申请过程和结果,要清楚“为什么做,如何做,能不能做”。
周飞艨教授(加利福尼亚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中南大学)
报告题目:Electrochemical an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Techniques for Disease Biomarker Detection and Studies of Oxidative Stress in Neurodegenerative
周飞艨教授主要介绍了电化学及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SPR)在生物标志物检测等方面的情况,并重点介绍了SPR在神经变性紊乱及癌症标志物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及电化学技术在金属诱导氧化还原应激等方面的研究。
俞汝勤院士(湖南大学)
报告题目:化学生物传感研究与探索浅议
俞汝勤院士在报告中围绕影响化学生物传感研究进程中学术界的一些重要事情,包括近期动态,指出了提升相关研究创新水平等若干问题。俞院士强调科研当中的“仿制”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创新思维,我们在做科研的过程中要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不要一味的模仿。此外俞院士还结合中国科研成果介绍了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故事,指出“错过但不要遗憾”,我们虽然错过拿奖,但是没有错过前沿的科技。
会议代表合影
[来源:91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电化学仪器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