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最新资讯 » 正文

W202二氧化碳借此赴援测试仪(电解法)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1-27  来源:仪器网  作者:Mr liao  浏览次数:38
核心提示:仪器介绍: 广州标际所生产的W202水蒸气透过率测试仪适用于包装薄膜,片材等的水蒸气透过率的检测,采用的是世界流行的电解法,为了您更好了解广州标际以及同行此类仪器性能与真实价格,广州标际人建议您来电咨询020-29136979 W202
仪器介绍:
广州标际所生产的W202水蒸气透过率测试仪适用于包装薄膜,片材等的水蒸气透过率的检测,采用的是世界流行的电解法,为了您更好了解广州标际以及同行此类仪器性能与真实价格,广州标际人建议您来电咨询020-29136979
W202水蒸气透过率测试仪产品特点:
1、电解法测试。 2、主机通过USB与计算机相联,主机配置24万真彩触摸屏,可进行各项参数设定操作,可显示测试曲线3、及报告,主机自身配有运行系统,可脱离计算机独立运行。 4、采用国际先进电磁控温技术,程序步进方式能自如控制温度升降,无须外接附件,控温精度精确到0.1℃。 5、湿度控制采用双气流湿度法控制,控湿精度高、湿度稳定。 6、A、B两测试腔自动切换测试。 7、拥有双腔控压,压力自动平衡功能。 8、自动判断,自动停机。 9、传感器自动保护功能。 10、测试过程全自动监控。透过率、湿度、水汽浓度、温度等参数曲线自动记录,连续显示。能监控试验参数对结果 的影响。 11、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平台。 12、功能模块化,测试、校正等功能相互独立,良好的数据分析能力,操作十分便利。 13、加装包装膜测试适配附件可测试高透性膜。 14、加装包装件测试附件可测试塑料瓶、塑料袋等包装件在空气中水汽透过率。 15、实验报告采用分时段截起实验数据并显示相关波形图,方便用户分析。 16、简单易用的操作界面。 17、可查阅编辑打印试验报告。
  W202水蒸气透过率测试仪功能用途
W202水汽透过率测定仪适用于塑料薄膜、复合膜、片材、金属箔片及及塑料、橡胶、纸质、玻璃、金属等材料的瓶、袋、罐、盒等包装容器水蒸汽透过率的测试。
通过PC连接,本设备配套的专业软件能方便地对该测试仪执行实时控制,参数设置,实验结果保存及打印等功能。
符合标准:
GB/T 21529、ISO15106-3、DIN 53122-1、YBB 00092003
 
W202水蒸气透过率测试仪工作原理:
本产品采用电解法原理。把试样固定在测试腔中间将测试腔分上下两个腔,含稳定相对湿度的气体在薄膜的上腔流动,干燥气体在薄膜的下腔流动,水分子透过试样扩散到另一侧的干燥气体中,被流动的气体携带至传感器,通过对传感器测量到的水汽浓度进行分析,从而计算出水汽透过量。
 
技术参数:
测湿范围:0.001 ~ 100 g/m2﹒24h(薄膜及片材,加面罩可达0.1~1000 g/m2﹒24h)
          0.001 ~ 5 g/ pkg d(包装件)
分 辨 率:0.001 g/m2﹒24h(薄膜及片材)
          0.00001 g/ pkg d(包装件)
控温范围:15~45℃(5~50℃可选)
控温精度: 0.1℃
控湿范围:干度= 0﹪RH,湿度=30~90%RH ,100%RH
控湿精度: 1%RH
试样数量:2件
试样尺寸: 80mm,透过面积50.24cm2,
样品厚度: 2mm
载气种类:高纯氮气(气源用户自备)
载气压力: 0.1Mpa
 
主要配置:
主机一台、密封脂一支、裁样器一件、测试软件一套、通讯电缆一副、1/8英寸铜管5m、内置控温系统一套,内置控湿系统一套。
用户自备:氧气(99.999%)高纯度气体一瓶,减压阀一件、计算机一台
W202水蒸气透过率测试仪(电解法)信息由广州标际包装设备有限公司为您提供,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W202水蒸气透过率测试仪(电解法)报价、型号、参数等信息,欢迎来电或留言咨询。

注:对于医疗器械类产品,请先查证核实企业经营资质和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情况。

 
关键词: 测试 透过 nbsp 水蒸
 
打赏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W202二氧化碳借此赴援测试仪(电解法)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